你当老师我来“备”作文
你当老师我来“备”每当我在讲台上讲题的时候,总觉得学生回答问题不够积极,达不到自己的满意,今天下午,我忽然
你当老师我来“备” 每当我在讲台上讲题的时候,总觉得学生回答问题不够积极,达不到自己的满意,今天下午,我忽然灵机一动,自己也懒一下,当个学生站在后面,让班长去讲,我感受一下。我与班长一说,她也十分乐意。 上课铃响了,我问学生:“今天这题由班长来讲,怎么样?” 学生大多同意,有个别还大喊:“好啊,好啊。” 看来,是该给学生换换“口味”了。 前四题的基础知识,班长讲得有板有眼,还找了学生写在黑板上,一字一字地点评,从字体和笔画上做了解释,比我讲得还详细。只是在写到“畜牲”这个词时,那位同学写成了“畜生”,她不知道对不对,只好向我求救:“老师,这个‘畜生’的‘生’写得对不对呀?” 我没有答“对”也没答“不对”,只是对大家说:“自己找找答案,看看《少年闰土》中这个词是怎么写的?”因为只有自己对手得来的,他们的印象才会更深。 半分钟后,有同学找出来,说:“课本上都没有带偏旁,他写得也对。”然后有部分同学纷纷认可。 这时,我才给大家总结:“平时我们都写作‘畜牲’,既然课本上有这个‘畜生’,咱们就按两种写法都对,大家可记住了?” “记住了。”同学们响亮回答。 讲题接着进行,忽然,又一个拦路虎出现在班长面前:“‘问渠哪得清如许’的下句谁写出来了?”这次,班长的目标转向了全班。 有一半学生都举起了手。班长请朱浩同学上去写了出来——为有源头活水来。 继续进行,到阅读题那,又出现了状况: 《天净沙、秋》 1.这是——代——家——写的小令,“天净沙”是——,“秋”是——。 2.这首小令押——韵,韵脚分别是—— 第一小题应该是:这是元代散曲家白朴写的小令,“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是题目。搞笑的是,两种答案,有写成作家的,也有写成作曲家的。“作家是有写出的文学著作,有长篇,有短篇,比如鲁迅、老舍,莫言等;作曲家是给词谱曲,或是作好曲子再填词,是音乐创作的一部分,比如贝多芬、聂耳等,而散曲是元代的一种文学形式,不能简单地赞同于作家,就像李清照不能说是女诗人,只能说是女词人,李白、杜甫不叫大词人而叫大诗人一样,各自都在体现着自己某方面的价值。”我这一说,学生好像恍然大悟了,但愿他们都能清楚。 棘手的是第二个,学生可能从来不知道什么是押韵和韵脚。于是我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为例,问:“这首诗押韵吗?” 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押。” “哪儿押韵?”我再问。 “最后一个字。”他们答出来, 我在黑板上写下“光、霜、乡”三个字,然后解释:“押韵就是所押字的韵母相同,押什么韵就是有哪个相同的韵母。大家看看这三个字押哪个韵啊?” 学生稍一思考就回答出来:“押ang韵。” “那大家看看本首小令中押什么韵?”我继续问。 “押a韵。”学生回答后,我看到他们有掩饰不住的喜悦,是啊,还有什么比收获新知识更让人高兴的呢? “韵脚是什么呢?”我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学生发问,“韵脚就是含有相同韵母的字,比如光、霜、乡就是那首诗中的韵脚,这首小令的韵脚是什么呢?” 学生很是聪明马上说出:“霞、鸦、下、花。” 看来,学生是真掌握住了。 一堂课结束了,师生都大有收获,更给我带来了思考:我要把这种形式延续下去,给学生搭建舞台,让增长知识和锻炼自己互相提升;而自己更不撒手不管,要做更多的准备,随时等着给学生恰当的引导,让学生掌握知识更牢固。让学生当老师,我给她们做好打败难题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