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三年级作文 >

怎样赏析课文作文

2017-10-22 
怎样赏析课文(赏析课文的培训课)赏析课文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以人为本的课程观要求我们在赏析课文中

怎样赏析课文

(赏析课文的培训课)

赏析课文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以人为本的课程观要求我们在赏析课文中强化审美情感体验,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在多元赏读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增强创新意识、创新活动能力。

可是,从哪些方面进行赏析?怎样赏析呢?

1、从文章题目上进行赏析。

就是从题目入手,对课文进行赏析。看看题目是怎么命题的?写出了什么?

如:《别饿坏了那匹马》这篇课文,学生看过题目后,有的学生的赏析是:“题目是以那位青年的话来命题的,我又学会了一种命题的方法” ;有的学生的赏析是:“从题目上可以看出那位青年是一个爱帮助人,善解人意的青年”; 有的学生的赏析是:“‘别饿坏了那匹马’这句话就是那位青年的善良、宽厚的具体表现。”

又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有的学生说:“这篇课文的命题方式是用一对反义词进行命题,起到了对比的效果。”有的学生说:“这篇课文的命题方式是用一对反义词进行命题,分别突出了慈祥的爱与严格的爱都是一个人成长中所需要的。”有的学生说:“‘精彩极了’是母亲说的话,它代表的是慈祥的爱,是成长的动力;‘ 糟糕透了’是父亲的批评,它代表的是严格的爱,让我看到成长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是成长中的提醒。”还有的学生说:“从文章的题目上就可以看出作者的内容和中心。”

2、从标点上进行赏析。

在特殊的标点处进行赏析。赏析为什么用这个标点?这个标点对文章表达的作用?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第四自然段的前几个句子:“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来。我是在等不及了。”在这一段里,连续用了五个句号。学生的赏析是:“这五个句号写出了小作者认为自己写的诗很好,他想很快见到父亲,得到父亲的夸奖。”“这五个句号写出了小作者焦急的心情。”“这五个句号写出了小作者迫不及待的心情。”“这五个句号写出了时间在此时的小作者心里,是那么的漫长。”

又如,《慈母情深》这一课中几个自然段:

母亲大声说:“你来干什么?”

“我……”

“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

“我……要钱……”

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个字,可是竟说出来了!

“要钱干什么?”

“买书……”

“多少钱?”

“一元五角……”

在这几段里,学生的赏析是:“省略号写出了作者在要钱时的说话时吞吞吐吐的”“ 省略号写出了作者在要钱时是下了好大的决心,但看到母亲那么劳累,又不忍心要钱的” “省略号写出了作者在要钱时的心情是矛盾的”“‘要钱’这个词加双引号是为了突出我开口的困难。”

3、从字词上进行赏析

在关键字词的地方进行赏析,有时可以对课文进行理解。赏析这个“字或词”美在什么地方?体会体会这个“字或词”是怎么美的?写出了作者的什么心情?想想这个“字或词”所描绘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画面?

如,王崧舟老师在《荷花》一课中对“冒”字的赏读。

生: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朗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觉得这个“冒”字写得特别美。到底美在哪儿,我也说不清楚。
    师:说不清楚是正常的。你能觉察到“冒”字特别美,就已经非常了不起。请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
    生:可以换成“长”。

生:可以换成“钻”。

生:可以换成“伸”。

生:可以换成“露”。

生:可以换成“探”。

师:自己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体会,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学生自由朗读后交流)

生:使劲地长。

生:不停地长。   

生:笔直地长。   

生:高高地长。   

师:你们再体会体会荷花长出来时的那种心情、那种状态,你觉得那是一种怎样地长?   

生:痛痛快快地长。   

生:争先恐后地长。   

生:兴高采烈地长。   

生:精神抖擞地长。
    生:喜气洋洋地长。
    师:太好了!大家看,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喜气洋洋、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课件播放荷花)你们想啊,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仿佛想干些什么呢?(学生观赏课件后进行想象写话,然后全班交流)
    生: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看看外面这个精彩的世界。
    生: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寻找自己的妈妈。
    生: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向我们招手微笑。
    生: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的空气。
    生: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美丽。
    生: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进行时装表演。
    师: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大家看,一个“冒”字,不但把白荷花写活了,而且使白荷花变得更美了。正像同学们所讲的那样,这是一种喜气洋洋的美!生机勃勃的美!让我们一起,像白荷花一样地冒出来!快冒!快冒!(学生起立诵读第3段)

如:《狼牙山五壮士》这课中的第六段有这样一句话“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对“屹立”这个词的赏析,有的学生说:“‘屹立’写出了五位壮士掩护群众和部队主力的决心不可动摇。”“‘屹立’写出了五位壮士视死如归的精神。”“ ‘屹立’写出了五位壮士对敌人的仇恨。”“ ‘屹立’写出了五位壮士完成任务后的喜悦心情。”

4、从句段上进行赏析

赏析句子的意思,段落的意思,句子段落的表达方法,句段的类型,句段的作用,句段所体现的感情,句段的写作的角度等。

如,在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时,父亲面对大家的劝告时,分别说了三句话:“谁愿意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学生的赏析是:“这是一个反复的句子,写出了父亲的急切心情。”“这三个句子写出了父亲的深深地父爱。”“这是一个反复的句子,写出了父亲对‘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的这句话的承诺。”“这是一个反复的句子,写出了父亲对儿子活下来的信心。”

又如,《难忘的一课》中的第三、四自然段:

校园里很静。我走近一间教室,站在窗外,见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正在教孩子们学习祖国的文字。他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着: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针对这两段,学生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没有紧接着上面的内容写,而是单独成段,是因为要强调这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心。”“‘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表达了台湾小学生的爱国之心。”“‘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表达了整个台湾人的爱国之心。”

5、从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上进行赏析

语文新课标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整体把握的能力。”学生读完课文后,应该对课文的内容用一个整体的把握,也应该对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有一个整体理解。因此,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应该欣赏课文中告诉我们一个什么人文内涵。

可以赏析《别饿坏了那匹马》的那位残疾青年的乐于助人、善解人意的心灵美;可以赏析《地震中的父与子》的父与子的父子亲情;可以赏析《草原》的草美,人更美;也可以赏析《牧童》那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

6、从修辞方法上进行赏析

修辞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赏析修辞方法的句子可以从以下方面赏析:“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这个事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你体会到什么?”

如,《窃读记》的第四自然段:“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对这个句子的赏析,有的学生说:“这是一个比喻句。”“这个句子写出了作者爱读书的特点”“这个句子写出了作者喜爱读书的程度:‘像一匹饿狼看见一只羔羊一样的喜爱读书’”

7、从读者的感受上进行赏析。

语文新课标上有这样一句话:“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每一课的课后或课前,也都有让学生独自感受的问题。

如,在《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快学习结束时,我会问:“大家还有什么新的感受呢?谁来谈一谈。”前年,在学习这篇古文时,学生一下子自己悟出了5条道理:而只有3条是教参书上有的,他们是1、平时要善于观察,2、说话有理有据,3、做事要实事求是。而另外两条则是另外的惊喜:4、每个事物都有它的多面性,5、知识是无限的,而一个人的知识却是有限的。说实在的,我真的没有想到学生会晤出这么多的道理。

8、从课文的空白处进行赏析

如,《老人与海鸥》的第18自然段:

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漩涡中脱出身来。

……

第十八自然段是一个省略号,也是文章的空白处,在这个地方,省略的是海鸥们还有一些其他的举动没有写。哪些举动没有写呢?学生通过交流,有十几种答案。

9、顺序、写作背景

此外,还可以从写作顺序上赏析:有的文章的写作顺序是按地点转移的顺序写的,有的文章的写作顺序是按时间变化的顺序写的,有的文章的写作顺序是按空间变化的顺序写的,有的文章的写作顺序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有的文章的写作顺序是按总分总的顺序写的,等等,都可以提出问题。也从课文的写作背景上赏析:了解作者的有关资料,写作背景,文章所体现的思想意义,时代特征等。

这个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各取所需。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的思维火花不时的闪现。

赏析课文作为一种再创造和开放性的动态活动,是学生的个性化行动。赏析课文需要学生的能动参与,充分调动学生情感体验去品味,去探究,去发现。教师的责任是引导、指导、帮助学生进入作品世界中去。

需要注意的是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去阅读、理解、品味和建构。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把阅读的主动性还给学生。其次要创造一个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有创意的去和作者对话。在宽松的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激发他们的“成就动机”和“求知欲”,发挥创造潜力,鼓励标新立异。

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产生独特的个性感悟。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