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们县第三教育协作区, 5月9日在我校进行一个小学毕业班语文复习研讨活动,会上每个参与的学校要有一名代表发言,学校要求我“陈词”,无经验可谈的我,只好勉为其难,发言如下,莫见笑(时间是一个上午,现场两节课,当场评课,各个学校抽签发言,再经验交流,可能中午十二点还不能结束,所以发言要简短,一向爱长篇大论的我只好简短,再简短,不要说我偷懒哦)。
做一名“懒”老师
学生毕业在际,正是老师挥洒汗水,埋头劳作的时刻,你却在说什么做一名懒教师,是不是哗众取宠,以“标题”赚个噱头呀。说句实话,我还真不是“标题党”,为赚噱头而拟个吸人眼球的题目,只是因为复习课,每天都是读、写、背、评、测试、对照,拿着我们县教研室提供的《四点导学》和模拟试卷,当得分宝典,整天的写呀,练呀,背呀,别说孩子,老师都感觉味同嚼蜡,没一点趣味,何况是面对语文、数学、英语、思品、科学五个学科的学生。这样的感觉如果伴随着孩子们冲刺到毕业考试,肯定会事倍功半,心情不畅,学习的效果自然不好。怎么办?既要加紧复习,又要让孩子们心情舒畅,还想要课堂高效,那就得想办法——把舞台让给孩子,所以,老师在课堂上必须“懒”起来。
怎么“懒”?
首先懒于动口,把发言的机会让给学生。作为听众,他可能会疲乏,可是作为演讲者、发言者,他一定会精神饱满,情绪高涨。需要讲解阅读题了,“这道题有难度,谁来当小老师具体讲解一下?”一定有孩子跃跃欲试;“这个字出错率可高了,谁来为大家示范书写一下?”一定有孩子高举小手;“这段话可绕口了,谁来为大家朗读一下?”一定有孩子一马当先……如此,还用得着你口干舌燥的逐个讲解,率先垂范吗?有的是优秀的学生,有的是优秀的助手,你只要做一个欣赏者,点拨者,悠哉乐哉的倾听,真的没必要事事亲为,件件躬亲,结果成了诸葛亮,落了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后不还是出了个乐不思蜀的阿斗吗?老师懒于动口,最后,您一定拥有一大批口齿伶俐的学生,“青出蓝而胜于蓝”,您不欣慰吗?
第二是懒于动手,把书写的机会让给学生。六年级的学生,学习纪律等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差距:课堂上,有些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可能无所事事,甚至走神,不以“讲解”为然,而个别自制力较差的学生常常是“按住了葫芦又起了瓢”。怎么办?让学生来,选学生轮流当老师的小助手,帮老师板书,优秀的、中等成绩的、稍弱一些的搭配着上台来动手写一写,并让其他学生进行评议加分。大家把课堂作业中的不同答案板书在黑板上,并给同学们进行讲解。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有了事做,课堂上老师自然就成了“旁观者”,如此,懒得有效,何乐而不为?
第三是懒于评价。“他的答案是否正确,谁来评价一番?”自有人慷慨陈词,指点江山,您只需一旁“煽风点火”即可,何必自己上前喋喋不休呢?月考时,一向善于写作的孩子作文居然扣掉10分,真让人心痛,您不必批评,不必唠叨,全班同学面前读一读,大家议一议,问题一定迎刃而解,您何苦辛劳呢?
第四是懒于检查。“积累与运用”必须人人过关,我一个个查?哎呀,什么时候查的完呀?累死也没人说好,我不必如此勤奋。一对同桌,优带差,师友合作,互查互问,我只抽查一两处,足矣!孩子比你较真,错一个字都得重来,您只需要等待。
……
不必动口,不必动手、不必评价、不必检查……这,这,这是一个合格的老师应该做的吗?不,这“懒’字要带引号,课上可“懒”,机会给学生,舞台给学生,但真正优秀的老师课下必须勤,这个班哪两个孩子可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哪个孩子要鼓励,哪个孩子要督促,哪个孩子要提醒,哪个孩子要帮助,老师您心里要一清二楚,该出手时您必须果断出手,该隐藏锋芒时,您一定大智如愚。切记言行可懒,思想不能懒,要多静观,多思考,多旁敲侧击,智慧地“懒”。 只要宏观调控,绝不事事亲为,要绝对的信任学生。绝对信任学生,学生们就会展现出他们无限的潜力,给你惊喜。
做一个“懒”老师,真的很幸福,您试一试,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