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如往常一样去接儿子放学。没想到,同时接到的,竟还有他递来的一纸合约。
合约不是我们常见的一式两份,而是两式两份。一份上面写着:“我决定不要小洗衣机了,以后也不再要”,已写好落款,署名“顾大局”。另一份上写的则是:“顾大局以后每个星期六都可以在宋一博家写作业”,尚未落款。
只听到儿子说:“妈妈,我写好名字的这张你放好,另一张你签上名字,让我放着。”
也许是之前他曾在办公室见过我与人签过一些合约吧,如今竟想起用这种形式来达到他每周都想去好朋友家写作业的目的。为了让我痛快答应,竟然主动把中午还一心想要的迷你洗衣机都放弃了。
我一边觉得好玩儿,一边又觉得哭笑不得。但想到既然孩子如此郑重其事,还是痛快地签了。因为今天就是周六,所以我立即就得履约,送他去一博家写作业。
可是到一博家楼下后,儿子却突然加上了一个额外条件:不但要在一博家写作业,还要吃完饭再走。
我一听,很自然地就反问了一句:“刚才签的合约上有吃饭这一条吗?你拿出来给妈妈读读。有的话咱们就在这儿吃。没有的话写完作业我们就回家。”
儿子一听,愣了一下神儿,手摸了摸兜儿,却没有去掏。因为他心里如明镜儿似的,上面根本没有这一条。可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吃饭”这个要求,反而耍起赖来,说“忘了加这一条了”,还哭起了鼻子。
我一看他这样,心里非常生气。说真的,不让他在一博家吃饭,并不是因为生分或见外,我和一博妈好得如姐妹,大局和一博也从幼儿园以来一直同班,成天在一块儿,亲得如兄弟,几乎不分你我,亲如一家。我只是感觉,这白纸黑字刚刚签过的合约,他不过三分钟就妄加改动,不仅说过的话不算数,连签定的合约都可以无视,人无信不立,以后何以立身?
所以我毫不犹豫地扭头便走,不容他分说,立即带他回家。
一路上,我没说话。儿子见我生气了,也是一句话没敢说。快到家门口儿了,他终于忍不住了,支支吾吾地说:“妈,刚才我……”
我打住了他:“先别说,先在心里好好想想整个过程?想想自己哪儿做错了?想想自己今天的得到与失去。想好了再说。”
儿子听了,只好把话咽下去,点了点头。
到家后,我一边做饭,一边如往常一样帮他听写词语,然后是他自己去做数学口算题,练加法扑克牌,再之后是吃饭,前后一个小时,彼此没有就这件事情进行任何交流。但此期间,我可以清楚地感觉到儿子的眼神有点怯怯的,总是偷偷地瞄我,吃饭时还帮我夹菜。
吃完饭后,一切收拾妥当。我坐在了电脑前,一如往常开始浏览好友们的博文,儿子却没有象往常一样去看书,而是搬了一把小椅子,坐在了我的身边。
我知道,现在是我该和他好好谈谈的时候了。我拉起他,让他坐在我的腿上,给他讲了一个小故事: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深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而这,也正是成语“一诺千斤(后通金)”的由来。后来,季布因为一次偶然事件,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重赏捉拿。这时,他的旧日的朋友都因为尊重他的为人,不仅不被重金所惑,反而都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并最终帮他平安度过了难关。
讲完这个故事,我问儿子:“你想想,如果季布是一个说话不算数的人,结果会怎样?”
儿子说:“季布如果不讲信用的话,就没人愿意帮他了,他可能就会被抓住了。”
我说:“是啊!这就是诚信的力量。一个人如果诚实守信,就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自然得道多助。反过来,如果因为一时贪图而失信于人,结果可能会失去更多。你想想你今天。”
儿子听了,一大会儿没说话。我知道他是在回忆,在思考。其实这个过程,才是最可贵的,有什么说教能比自省更能让孩子记忆深刻呢?
我耐心地等待了三四分钟,才听到儿子说:“我今天什么也没得到,没在宋一博家吃成饭,也没在他家写成作业。都是因为我说话不算话。”
还好,他明白了自己的得失,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我又问:“你再想想,如果你诚实不耍赖,今天妈妈会怎么样呢?”
儿子想了想说:“我能在宋一博家写作业,如果诚实不耍赖皮,妈妈说不定还会奖我和宋一博一起去吃串串香呢!”
我乘机说:“是啊!人不可贪图,有时一点贪念就会使人抛信弃义,这样无疑于拾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就象你今天,本来想得到更多,结果却什么也没得到。”
说完这句话,我正想松口气,谁知儿子竟然抛过来一句:“谁说我没得到?我得到了。”
我以为他是在反驳,心里一紧,不由瞪着他的眼睛问:“你又没在一博家写成作业,又没吃成饭,两手空空,你得到了什么?”
儿子调皮地哈哈一笑:“妈妈,我得到了一个道理啊!不讲信用的人会失去很多!”
我心里一阵惊喜,豁然开朗,这小子,会兜包袱了,有点辩证思维了!
我高兴地说:“儿子,你知道这世界上最珍贵的合约是什么吗?”
儿子摇摇头:“不知道。”
我说:“君子协定。”
儿子不解:“什么是君子协定啊?”
我说:“不用白纸黑字,一诺千金的诚信之约。”
儿子一下子兴奋起来了,说:“那好!我也不跟你用纸写了,我们以后用君子协定。”
我自然乐得应承:“好!就君子协定!”
…… ……
我不知道,每天新花样儿层出不穷的儿子,接下来会诞生多少“君子协定”,也不知道他究竟会遵守得怎么样。但是有一点我相信,通过今天这件事情,他以后一定会在贪念、信用与得失之间多一点权衡。
因为——他已切身地体会到了,切身地感悟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