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可以这样教学
听了几节随堂课,都是诗歌教学。于是产生一些想法,很想
当前诗歌教学,有两个极端:一是“咀嚼式”;一是“诵读式”。
“咀嚼式”太絮叨,光分析,表面看像“启发式教学”,实际是“问答式教学模式”。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那句话有什么含义?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那句话体现了作者什么情怀?……老师不停地问,学生偷偷看着资料回答,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记录,管他理解不理解,也不说什么体验和感悟,从资料上复制到课本上,从课本上复制到练习册上,反反复复,细嚼慢咽,表面看讲解清楚,分析透彻,但是,学生记住多少?发现多少?感悟多少?
什么都可以代替,只有思想不可以代替。纸上得来终觉浅,始知此事须躬行。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没有入脑思考,入心体验,学习终究雨过地皮干,是“死知识”。
“诵读式”太肤浅,光读书,表面看在引导读中悟,实际上一直停留在读的表面。老师也不引导,只是让学生反反复复听录音,听范读,指名读,集体读,比赛读,分角色读……但就是进入不了文本,进入不了情景。思想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就如同鱼儿离开了水。诗歌的学习是要字斟句酌的,是要抓住具体文字体验发现的。
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既不能越俎代庖,包办代替;又不能放弃自己主导角色,听之任之。
我倡导的诗歌教学是这样的:多教方法,少教知识。不放纵不代替,路让学生自己走,话让学生自己说,逼着学生自己想,引着学生自己悟。
具体说,按着12字方针进行教学:入背景——抓诗眼——悟诗魂——品诗味。
“入背景”是基础。每一首诗歌都是特定时代、特定环境的产物。如果我们忽视作者的命运和性格,忽视了创作的背景,也就很难理解诗歌的真谛。“入背景”可以联系时代背景,可以讲述诗歌创作的故事,目的是让记忆拉长,回到那时代,回到那一刻,回到那种氛围中去,把自己幻化成诗人,触摸诗人的心跳,聆听诗人的心语。
比如学习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按这样的模式介绍时代背景:
“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被称为“俄罗斯文学之父”。他生于莫斯科一个崇尚文学的贵族家庭,但是他嫉恶如仇,倡导自由,歌颂自由,经常写作抨击时政。
为此,他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击,曾被两次流放,曾身陷囹圄,最后,因为不屈服,被沙皇政府阴谋杀害了。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里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报国无门,倾诉无处。但是,他愤怒而不沮丧,一如既往地热爱生活,毫不动摇地追求理想,坚定不移地守护着希望,热血沸腾地坚守着斗志。有一天,邻居的女儿来看他,他一挥而就,在纪念册上写下了这首赠诗……“
我所倡导的“入背景”,其实就是编故事、讲故事,把那些零散的资料,编成故事,充满激情的讲述出来,引领学生回到诗人写作的那个情景,感受诗人当时的感受。
当然,最初可以由老师示范,随后逐渐引导学生自己完成故事的编写和讲述。
“入背景”后,或者听录音,或者老师范读,马上完整欣赏一下诗歌。想办法点燃学生激情,感动学生心灵。这也是入背景重要的一个环节。
第二步“抓诗眼”,是建立在对全诗结构快速梳理的情况下,由学生自己完成的,是学生一个发现的过程。
一般先从诗歌的题目入手。诗歌的题目,往往是诗歌的浓缩,诗歌精华,走进诗歌的窗口。比如《未选择的路》这首诗,我们主要围绕这几个问题发现诗歌的“眼睛”:看着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秘密?你产生了什么问题?
学问学问,既是学的艺术,又是问的艺术。要引导学生形成研究诗歌题目的习惯,因为很多诗歌的真谛就在题目里。题目琢磨透了,我们就可以轻松走进诗歌,发现更多诗歌的秘密。
记下来我们要快速梳理文章结构,按段落“抓诗眼”。“抓诗眼”很简单,就是让学生自己读诗歌,划出自己认为最重要的诗句,最关键的词语,最喜欢的地方,让后同桌互相交流,也可以是小组交流。
拿到文章,快速阅览,抓住关键,主动探究,这要成为一种习惯,因为这是学生一辈子都需要的读书能力。
第三个环节“悟诗魂”其实很简单。就是组织学生交流:你喜欢这一结构哪些词,哪些句子,为什么?你认为这部分哪些词语最关键,哪些句子最关键,为什么?在学习中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领悟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惑?习惯性的几个问题,经常这样练习,靠的就是集体的力量,逼着人人思考,人人分享。
我反复尝试过,这样教有三个好处:一是学生积极性高,二是学得主动,三是记得牢固。该讲的,该掌握的,诗歌的内涵,诗歌的精髓,诗歌的魂魄,往往很容易,很自然就被学生挖掘出来了。万一漏一两个知识点,老师也可以直接提出来,考考学生。
第四个环节“品诗味”,主要是“读中悟”。你喜欢这一句,为什么喜欢?请你就读给大家听,你为什么这样读?你希望通过你的读,让我们体验到什么?你认为这里写得好,怎么好?怎么读出味道来,引起我们的共鸣?诗的味道是读出来,是反复吟诵出来的,是举一反三字斟句酌的结果。
当然,诗歌学习在抓住这12个字的基础上,还可以联系作者前后时期的作品,体验作者的诗歌风格;还可以联系不同作者同一题材的内容,在比较中提高赏析的宽度和深度……
学得主动,才能学得精彩;学得精彩,才能学得深刻。学习诗歌的道理还有很多,关键是我们要不断去发现,去探索,不断提高为学生服务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