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园丁 作文
永恒的园丁——读《一位小学教师的家访手记》牛序珍,名不经传,一位富有经验的小学校长,又是一位教学有方的优秀
永恒的园丁
——读《一位小学教师的家访手记》
牛序珍,名不经传,一位富有经验的小学校长,又是一位教学有方的优秀家长。在教学里四十年如一日,坚持在教育第一线上工作,生前获得有市、县各种奖励无数,证件放满一箱,作为家长,她的三个孩子个个品学兼优,一子一女出国留学,分别获得美国博士,硕士学位。
她对子女的培养教育就像一个“教学实验班”,她有句令我颇为感动的名言:“父母总是按自己的模式来塑造孩子,要是天下子女都如父母一样,社会怎么进步?”正是居于这种理念,使得她的子女都能青出于蓝,同样身为教师,身为父母,我很想探究一下牛老师平时是如何教育学生和子女的。于是,我一口气读完了《一位小学教师的家访手记》一书,从中学到不少知识,也深为牛老师的敬业精神和育人理念听折服——
一、“家访日记”体现了牛老师重视理论学习,不仅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而且在工作之余见逢插针,研读有知识教育的书刊文章,有时还和家长探讨因材施的良方,日积月累,她把点点滴滴教育实践的火花集中起来,点燃一代又一代教师,家长的“心灵之火”。一个有心人的事业就这样默默无闻地开始了。这是开始者异常坚实的脚步!这么多厚厚的日记本凝聚多少心血!它意味着多少个夜晚,在灯下与家长们慢言细语,娓娓诉说着探讨孩子成长的话,意味着多少次风雨交加的路上,赶走十几里崎岖的山路,去与家长交流孩子的成长情况,还意味着深夜归来,是不可名状,但必须把交谈与思考的结论赶快整理成文字……
二、在《良好的思想品质是孩子成才的基础》一章中,牛老师的日记中提到了“刘辉现像”。刘辉的妈妈是宾馆客房部主任,在牛老师家访中,刘妈妈认为“学生,主要的任务是学习能把学习搞好就行了,其他的什么也不用干,”而牛老师对刘妈妈的看法当场予于否定,牛老师对刘妈妈讲了热爱劳动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从小培养勤劳习惯的重要性。目前,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富裕后的家长们都一个心思让自己的子女受良好的学习环境而忽视了对孩子劳动品质的培养,为此,我是很赞同牛老师的观点的。记得有位名人说过“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手段,是一个体格,智慧和道德上至嫀于完善的源泉。这里且不说其中较深的理论,仅以“勤劳”是做人的一大美德而论,也可知劳动对人的健康成才的重要意义,古语说“业精于勤”就是指勤劳。自动养成勤劳的习惯,才能为将来成才打下基础。就目前而言,我想,学校把劳动列为重要的课程,家长把孩子劳动列入培养教育子女的内容是事关重要的。
三、循循善诱的批评是孩子上进的良方。牛老师在家访中遇到这样的一个问题,四年级学生谢琨的爸爸是一位建筑工人。工人常常会受到更有各个层次领导、各个方面的批评。而工人对待这些批评,是反对或是接受,就因人而异,对那些能同工人平等相处,乐意接受工人意见的领导的批评,就愿意接受,并能积极改正,对那些摆官架子,处处以领导自居,动不动就训人的领导的批评,常常是不管正确与否,一听就反感,哪里谈得上接受改正?由些想到,孩子对家长的批评何尝不是这样,谢琨认为父母在教育他时过于权威,让他无法接受。牛老师了解情况后,指出谢琨父母教子方法的失当,并劝喻他俩要勇于接受受孩子的批评。的确是这样,当今社会相当一部分家庭尤其是农村家庭认为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拥有无尚的威信,孩子一定要听从父母的教导,不论父母的言行是否正确,都一律要服从。他们认为家长批评孩子,是天经地义,而孩子批评家长就视为“顶嘴”大逆不道。不问孩子批评对否,就火冒三丈,剥夺孩子的发言权,由此,我想,作为家长,我们要反对“家长式”的想法,首先,要摆正家长同孩子的正确位置,从思想上认识到孩子是家庭中的一员,与其他成员一样也有发言权,可以持不同意见,也可以向父母提出批评。其次,对孩子的批评和意见。正确理解,积极支持,不要认为孩子小,不懂事,或因批评的意见不正确,就轻视孩子的意见,甚至拒绝批评。再次,以平等态度回孩子展开争论,沟通思想,孩子提出的批评或意见,无论正确与否,都代表了他的认识理解和看法,遇上这样的机会,父母就可以同孩子进行交谈或争论,在交谈争论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使家长了解掌握孩子的思想与心理,找到分歧的原因,从而和孩子沟通思想,消除隔膜,感情更加融洽,而且培养孩子的识别能,判断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牛老师在她的家访日记里还有许多贴近我们日常生活实际的事例和看法,捧读它如饮甘醇,如沐春风,我庆幸读到它,因为它必将使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或在家庭教育中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读一本好书,确实能让人心灵纯净,增长见识,今后我仍将多抽时间,多看好书,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