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第十届书香班级的活动网页,扑面而来的书香气息浓郁而热烈,作文连线、呼笑山庄、书香文苑等许多圈子都吹响了阅读集结号,那些各具特色的阅读计划、那些篇篇抒发阅读体会的博文激起了我的读书热情,读书让人美好,读书让生活有味。为了做到有目标的读书,我和儿子商量后制定了这样的阅读计划。
首读古典名著--《西游记》。对于四大古典名著,儿子是不陌生的,他听过《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评书,看过电视剧里的《西游记》,从《乾隆王朝》里听过曹雪芹倾其一生写《红楼梦》的事,却从来没有对这些在中华文库里熠熠发光的珍宝进行过文字阅读。小城老师说,死抱课文以对付考试为目的的阅读是狭隘的,是不利于自身发展的,阅读必须向课外名著拓展。新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九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
受小城老师追逐400万风尚的鼓舞,我与儿子商量后,挑选了浪漫主义小说《西游记》作为此次阅读的“重量级”读本,这部小说家喻户晓,故事情节简单,人物刻画鲜明,对于四年级的儿子来说不存在理解难题。家里有本北京燕山出版社发行的《西游记》,全书一百回共638页,密密麻麻的字,粗算了一下,大概有70万字,白话中杂有一些古文,这对于儿子来说绝对是一个挑战,我鼓励儿子每天坚持看两回,遇上生字不妨先跳过去,不懂的地方自己先猜猜,然后再和我交流,坚持五十天,完完整整地看完。儿子捧着这个大簿头,起初面有难色,先翻开来看了看,我也凑上去,俩人一块看,当看到群猴在松荫之下玩耍,吴先生写了这么一段“跳树攀枝,采花觅果;跑沙窝,砌宝塔;赶蜻蜓,扑趴蜡;参老天,拜菩萨;扯葛藤,编草帓;捉虱子,咬又掐;理毛衣,剔指甲;挨的挨,擦的擦;推的推,压的压;扯的扯,拉的拉。青松林下任他顽,绿水涧边随洗濯。”儿子不由得笑起来,用手数了数,这么小小的一段有28个表示动作的词!猴态百出,跃然纸上。儿子不禁夸赞吴承恩老先生用词丰富,猜测吴先生一定是搜肠刮肚才写出来的,我也笑了,告诉他名家的风采还在后面,精彩还会继续!
重读经典美文--《昆虫记》。这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它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是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被誉为“昆虫的史诗”。在一年级下学期的时候,我们共同阅读过《昆虫记》,蝉儿忍住四年的寂寞才得以换来一个月的欢唱;从一只荣耀的母蛛变成孤老的狼蛛,由于背上再也没有厚厚的负担而轻松觅食;甲虫独自一个毫无外来帮助,为每个孩子预备摇篮似食物的温柔母性,在法布尔的笔下,一下子都变得那么可爱,它们好像具有了人的感情,再度把这部美文拿来阅读,我和儿子一拍即合。
赏析诗集—《繁星》《春水》。对于诗,儿子只是积累了一些古代诗词,从没有像模像样地看过现代诗集,冰心的《繁星》、《春水》共有346首小诗,这些小诗简短却蕴含着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弱小的草呵,骄傲些吧,只有你普遍的装点了这个世界!”“言论的花,开得愈大;行为的种子,结得愈小。”这些妙语佳句曾经是我读过的,也一直影响着我。这本诗集也是小城老师给小博友推荐的,已经是四年级学生的儿子,也应该拥有并阅读这本书。
除了以上必读的数目外,我和儿子还计划阅读《中国成语故事》、曹文轩的《细米》,沈石溪的《混血豺王》以及里沃夫的《爱因斯坦传记》、高尔基的《童年》和林海音的《城南旧事》。除了和儿子亲子共读外,我还想读一些育儿方面的书籍,比如大管家推荐的《每天10分钟,读懂你的孩子》寻找自己的亲子沟通方式,《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再向尹建莉学习育儿之道。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阅读也要有所规划,没有计划的阅读与有计划的阅读是不一样的,因为有了阅读计划,我和儿子的第十届书香之旅将会变得更加坚实。步入我和儿子的第四届书香之旅,有这么多热爱阅读的博友作伴,不甚快乐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