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孩子画画的兴趣最重要
任中娜
许多家长教幼儿画画总以像与不像为标准,看到孩子画得不像就赶紧画个样子或者叫孩子照着图画书上的样子照着画,有的干脆动手为孩子修改,想方设法让孩子画得像一些。这种教法实际上是为画而画,是把家长的意志强加到孩子的身上,忽视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家长一定要明白,婴幼儿画画的标准不是看他画得像与不像来衡量,而是看他的画中有没有他自己的意愿、想法、爱好和生活经验。如一个3岁多的孩子画了一幅《儿童公园》的画,他把翘翘板画在与太阳一样高的位置,而且还把太阳画成黑色的。大人问他这是为什么,他回答:“翘翘板越翘越高,总有一天会翘到天上去;太阳就是黑色的。”(可能这位小朋友用肉眼看太阳,而太阳的光很耀眼,他睁不开眼,觉得太阳是黑色的)这幅画看似滑稽可笑,不合常理,但充分表现了孩子的意愿、想象和生活经验。这就是一幅值得肯定的好画。因此大人不应以成人的认识水准来要求和衡量孩子的画画水准,更不能以自己的喜好随意纠正、指责孩子的绘画,要充分赏识孩子的创造、想象的自我表现能力。
这里只谈谈对孩子进行绘画启蒙的教育方法。
第一步鼓励孩子“涂鸦”。所谓涂鸦,就是小幼儿最初的没有目的的涂涂画画,几乎是乱涂一气。家长一方面引导孩子给“涂鸦”画取个名,一方面作适当的补充。如孩子拿着彩笔乱画,大人就表扬他:“看,宝宝会画画了!画得很好!”;假如他画了几根弯弯曲曲的线,大人就对他说:“画得很好,这是画的什么呀?”孩子可能会讲出“水”’“毛线”“蚯蚓”等不同的说法,不管是什么说法都要表示赞同,随即在纸的下方帮孩子写出画的名称。如此类推,孩子画的歪歪斜斜的圆、密密麻麻的点等等任何涂抹,都可以引导他说出名称,使之变成一幅有意义的作品。这样孩子脑中的表象积累越来越丰富,绘画的兴趣越来越浓,孩子的自信心越来越足,他涂鸦的目的也逐步明朗起来,他会慢慢进入边想边画,大胆想象和创造。有时画着画着,会高兴地叫起来:“妈妈,快来看,我画了一朵大白云。”这时孩子学画画就开始上路了。
第二步在孩子自己涂鸦画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地诱导他画出形象更全面、更逼真的画。这里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如果孩子画了一个瓜籽形状的图形,在圆头处又画了一条线,家长可以很感兴趣地问孩子画的是什么,孩子回答是“小老鼠”,那么大人就可以作以下顺势诱导,让他讲自己的画,孩子表述的过程有时会主动完善画作,你可以将孩子讲的话写在画的下面,这样,一个故事就诞生了。
我儿子六岁了,前几日在小黑板上画了一幅画,现在展示一下。
六只小虫饿了,他们想吃点东西!走着走着,咦,一个大苹果!
“哇!好大的苹果啊!”一个虫子说,“这次我们可以安心地吃了!”
另一个虫子说:“对,我们可以饱餐一顿了。”
于是,六只虫子就吃大大的苹果。不一会儿,小虫就吃饱了。它们呆在苹果里睡呀睡,睡呀睡,一直睡到下午。
六只小虫醒来后,发现苹果没有吃完,它们又开始吃起来,吃呀,吃呀,吃呀,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