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女儿就兴奋地宣布:老师可能会带领她们去春游。昨天下午,我还在学校,女儿就打来电话。声音很是激动,还微微有那么些颤音:“妈,……明天,明天老师真的要带我们去春游呢。现在,嗯,嗯,嗯,我想去采购东西。我先向奶奶借钱去,你回来再把我存的钱还给奶奶行吗?(女儿把她的压岁钱存在我这,花钱时就到我这个银行取钱。呵呵)”
本来想劝她等我回家后和她一起去。但转念一想,何不让她自立一回呢。于是我答应了她。随即问到:“那你打算取多少钱呢?”“50吧”噢,我的苍天,我十岁时连5块钱都不敢拿,小家伙口气不小呢,买什么东东要这么多钱。我刚刚下的决心霎时间就土崩瓦解了。迅速地在电话这头严厉的说:“不行,那么多钱不安全,你先计划一下要买什么东东,别太铺张浪费。等妈回家和你一起去。”
回到家,吃过饭,询问了女儿的计划。她说:“我已经计划好了,就按10块钱的标准吧。”我们一起向超市走去,来到超市门口人还真不少,许多孩子们都提着大包小包的从超市走出来。走进超市,更是热闹非凡:有三五成群的选购的,有家长领着选购的,有哥哥姐姐带着挑选的……我们的小皇帝都是走在前面,家长跟在后边,家长手中一个也没有闲着;有的提着篮子,有的推着小车,有的搂着东西。一会功夫,只见篮子满了,小车也爆了,臂弯里也是花花绿绿的……我现在才明白女儿为什么要向我要50块钱了,原来有这么多的东西需要购买呀。
女儿还算乖巧,知道这次采购是专门为她而去的。一进超市就很知趣的主动拎了一个篮子,随即抛给我一句话说:“妈,买够我吃的就行了,别买那么多了,我定的标准是10块钱,我会计算着去买的。”我知道她是怕我批评她浪费,不过,她能这样想也不错,就没说什么,只是自己跟在女儿后面看着她挑选东西。女儿左挑挑,右看看,还不时停下来思考一下。最后,她挑了一包3+2饼干,一包可比克薯片,三个玉米香肠;我们转到饮料区,我问她带什么饮料时:“她说钱花的差不多了,家里还有小洋人奶,有现成的就不用买了,我再带一瓶开水就行了。”当时在我周围有许多孩子和家长都在大包小包为自己的孩子准备着。看着人家满满的购物篮,我的心开始有些软了起来,可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我拍拍女儿的头表示赞同,还是忍不住问她:“你看同学们都买了那么多的东西,你这么一点行吗?"她却很轻松宽慰我的说,“咱们别跟她们比,带的东西够吃就行了,家里还有方便面,我带上两包;您明天清早再给我煮两个鸡蛋,早饭我吃的饱饱的就行了。再说,我们是去远足,我还得自己背这些东西呢,东西多了会很沉的,到时走不动了更坏事。”听着女儿懂事的话,我觉得自己在女儿面前变的矮了许多,女儿原来并不像我想像的那样。遇到什么事其实她还挺会计划的。也挺会打算小日子,做起事来还挺有板有眼的。
回到家,女儿自己整理了自己的行装,还特意的在偏包里放了一个塑料带,说是为了装垃圾的。问她是不是老师要求的,她说:“不是,自己在书上看到的。”(看来平时的书没白买,也没白看)女儿自己洗洗脚,早早地上床睡觉了。一瞬间,我觉得女儿长大了,懂事了,我也欣慰多了。o(∩_∩)o...
女儿去睡觉了,而我却久久不能平静,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从女儿身上我学会了许多,同时,我也看到了现在教育的弊端:孩子们的贪图享受的思想太严重了,我们是不是应该提倡对学生进行艰苦教育。学校组织的这次春游活动也许就是锻炼学生的艰苦精神和吃苦精神。但想象一下:孩子们背着大包小包的东西,边走边吃还边比着谁谁的东西多,谁谁的东西好,再顺手将手中的食物垃圾扔的到处都是的话。我们的教育目的取得了多少。设想,如果,我们的老师在布置活动时,要求学生采购东西时不要超过一定的金额;如果我们的老师在布置活动时让学生尽量自己动手做自己的事情;如果我们的老师在布置活动时教给学生一些生活和环保的一些基本常识……我们的活动是不是更有声有色呢。所以,我们学校的每一次活动最好是有目的性。给学生一个要求,让她们在活动中能够有所长进是最重要。“教育无处不在”我们教育家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教育;同时,教育不只是体现在书本上,其实,生活也可以是一部大教科书;老师的工作也不是老师的专利,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是老师,每件事情都可以是教育素材。
在对待女儿的教育上,今天,我的女儿切切实实地做了一回我的老师,我把女儿这条风筝线抓得太紧了。如果,从一开始我就放手让女儿去做这些事的话,她也许会办的更好!她也许会思考更成熟,事情会办的更漂亮!许多时候,我总是埋怨女儿做事没有魄力,不大胆。其实现在想想,很多时候是我们不愿意放自己手中那可怜的家长权利,很多时候是我们家长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孩子的个性培养其实和家长有很重要的联系。我们家长应该做到该放手时就放手。放手也许就是一种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