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共读《昆虫记》
关于本书:
它融合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关照虫性,又用虫性反观社会人生,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让世界读者首次领略昆虫们的日常生活习性以及特征的描述等。
关于作者:
亨利·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出生于农民家庭,从小生活极其穷困,作过中学教师,*业余自学,花十二年的时间,先后取得业士、双学士和博士学位,中学教书二十余年兢兢业业,同时业余观察研究昆虫及植物,发表过非常出色的论文,得到达尔文的肯定。法布尔一生最大兴趣,尽在于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发现自然界蕴含着的科学真理。正因为他热爱真理所以他撰写《昆虫记》时,一贯“准确记述观察得到的事实,既不添加什么,也不忽略什么”。法布尔为之献身的,正是这种揭示把握“真相——真理”的伟大事业。这成了他一生的至高理想和崇高劳动,他为此幸福与安慰。他将一切品质和才华汇集在这种精神之下,为人类作出自己独特的奉献 。
我:这本书的作者从小就是个爱观察思考的孩子,他从小就喜欢观察植物和昆虫,并且有了长大后成为一名著名的昆虫学家的伟大志向,这个很重要。豪豪你呢?有什么打算?
儿子:我喜欢画画,长大了想当个画家!
我:很好,那你得努力哟!今天我们来读第七章《祈祷的螳螂》。你先给我读一遍吧。(儿子读完后)这里作者为什么叫螳螂为祈祷的螳螂?
儿子:因为在古希腊时,那些农民看到螳螂半身直立,立在青草上,态度庄严,前腿像手臂伸向半空,好像是在祈祷的样子。
我:嗯!豪豪,它这样子你有什么感觉?
儿子:它那样子是骗人的,它并不真诚,它那样子是等着猎物上门呢,只要有东西经过它的身边,它会毫不留情的去捕杀。
我:儿子,你说得很对!正如文中所说“它是一种既优美又凶残的小动物” 。豪豪,你能说出它的优美在那里?凶残又在那里?
儿子:嗯,优美是说它天生有一副美妙、纤细的身材。两只粗大的前腿带锯齿的。爸爸,我好像听你说过,我们这里叫它“砍刀虫吧”!
我:是的,螳螂就是“砍刀虫”。
儿子:至于凶残那就很多了,它不仅吃蝗虫、蚱蜢,就是它们自己的兄弟姐妹,甚至是螳螂妈妈会把螳螂爸爸吃了呢,真是太可怕了!
我:我们不是有个《黑猫警长》的动画片嘛,那里有一集就是演螳螂的,还记得吗?
儿子:当然了,前些日子我还看看了呢?说是螳螂丈夫死了,黑猫警长去破案呢。
我:这个其实就是它们螳螂的习性。你看螳螂妈妈在产完卵后,就跑了,而且是一去不回头的。相比之下是你可太幸福了。
儿子:它的孩子太危险了,有些竟然会被蚂蚁吃了,真是想不到呀,不过它们停不了多久,就会成为让蚂蚁害怕的螳螂了。
我:看完了,有什么想法说说看?
儿子:嗯,不能只看东西的外面,就我们班的同学有些人穿得很一般,用的文具盒也是旧的,但是他们的学习成绩却很好。
我:嗯!这就是说我们不能以貌取人,我们要善待身边的人,但是坏人的脸上从不会写他是坏人的,因此你们小孩子一个人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和陌生的大人随便搭话。好了,记住下面几个成语:面不改色、轻举妄动、迫不及待。
我:今天我们通过作者的描述,了解了螳螂的生活习性,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用我们中国的一句俗语就是“人不可貌像,海水不可斗量。”另外作者是个善于观察思考的人,从小他就立志成为昆虫学家,这些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儿子:爸爸我知道了,我得先改掉自己粗心的毛病。只有细心了,才能把每件事情做好,对吧?
我:豪豪说得很对!通过自己的努力,用心去做每件事情,相信我们是可以做得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