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读书都是漫无目的地读,看到什么书就读什么书,遇到一些好词好句就及时摘抄下来,我也摘抄了很多内容,摘抄的时候对这些内容看着很感动,当时感到很重要,很有意义,就想记录下来。但是往往都是摘抄过之后就束之高阁,时间一长也就淡忘了,很少去翻阅这些摘抄本,但是自从我开始在教育网站上写文章就不一样了,以前的摘抄本我经常翻阅,遇到和自己灵感相通的东西就运用一些,有的时候当自己写文章遇到瓶颈的时候,就翻阅摘抄本,往往就是看着看着写作的灵感就来了,就会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了。
摘抄的内容翻阅完了,自己写作的话题也没有了新意的时候,我就又开始了自己新的读书历程,我感觉自己现在读书都是有目的的,读书就是为了给自己写文章积累素材,提升自己的写作素养,向专家学习一些写作技巧,学习一些好的方法。然后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从不断地实践中让自己得到了锻炼,增长了自己写作的技能。
我爱读书,其实在我们教育行业里面爱读书的老师有很多,但是如果大家都能把自己的读书和写作实践结合起来,就会让自己的读书更有目的性,读书的时候就会不断地思考,也就是带着自己的思想去读书。一边读一边想,一边读一边记,真正做到了“不动笔墨不读书”,而且不仅把好的内容记在摘抄本上,更多的是记在了自己的脑子里,再经过自己的大脑思考过滤,结合自己的感悟写出自己的读后感,就会把书本里的内容真正进口转化为属于自己的东西,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就积累了大量的素材。
在不断地写作中也会让自己的眼睛更加善于观察,观察我们周围的一切,为自己写作寻找着灵感和主题,在阅读和观察中学会不断地思考,结合书本中读到的一些观点,融合思考生活中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就能在键盘上敲出属于自己的文章。因为文字中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有时候对自己的文章自己也是百看不厌,因为我们写文章就是我手写我心,我们写出的都是自己的心里话,都是自己的真情实感,所以自己在阅读、修改自己的文章的时候,也是一种享受,一种自我娱乐,一种陶醉。写作的过程也是炼心的过程,在不断地写作中我们会不断地反思自己,提升自己,让自己在不断地思考与反思中得到进步。有的时候也很感慨,这是我写的吗?我也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真的在不知不觉的读书写作中自己增长了自己的写作本领,自己在循序渐进地读书写作中得到了提升,真的是学用结合长本领。
“知识就是力量。”英国培根的这句名言的正确性,已为历史发展所证明。但是,就个人而言,知识要成为力量,前提条件就是学会知识,同时能用这些知识。否则,知识只能是“死知识”。学习了知识要学会运用,只有做到学用结合,才能提高我们自身的能力,把知识转化成力量。
我们现在正处于21世纪,这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一个信息经济的时代,知识已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为重要的推动力量。“活到老学到老”必然要求人们终身学习,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能力,而我认为只有把学用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促进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才能真正转化成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