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儿童 做一个会“变”小孩子的老师
------ 电影《音乐之声》观后感
昨天看了《音乐之声》这部美国电影,感觉这是一顿非常丰盛的精神文化大餐。
影片的主人公的是一位名叫玛丽亚的修女,她在修道院表现过于反常,受到其他修女在的排挤,后来被院长派到一位名叫范崔普的海军舰长家做家庭教师。影片主要介绍的是她在范崔普舰长家时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范崔普舰长家有七个孩子,舰长告诉玛莉亚自从七个孩子的母亲去世到玛莉亚接任家教,孩子们已经换了11位家庭教师,玛莉亚已经是第12位了。面临这样的巨大压力,玛莉亚非常自信,欣然接受了家教这项工作。第一次见面,孩子们就开始搞恶作剧来捉弄这位新老师,小家伙们偷偷在玛莉亚的口袋里装了一只青蛙,玛利亚发现后,尽管吓的魂飞魄散,‘哇哇’大叫,但听到女管家说上次孩子们见到新老师的‘见面礼’是一条蛇,她开始若无其事了,一点都没有责备孩子们的意思。第一次在范舰长家进晚餐孩子们在她的座位下面偷放了一个松果,她一坐就被松果扎了一下,在这种尴尬的局面下,玛利亚哈哈大笑,舰长说她的行为举止很独特,她依然拍了拍腰,说是自己患了风湿,有点腰痛,坐下就餐前,她首先对孩子们说要感谢他们放到自己口袋里的那件珍贵的礼物。接着又对孩子们说,她了解一个陌生人到一个新的家庭里是多么紧张和不安,了解能被接受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儿,与孩子们接触后孩子们的举动使她感到多么温暖、快乐和欢悦……。”听了她的话,有几个孩子竟然哭了,大概是孩子们听到玛莉亚的话以后,被玛莉亚的宽容和理解动容,感到太惭愧了,也或许是他们认为自己做得太过分了。从那时起孩子们开始对玛莉亚产生了好感。
孩子们的天性便是追求自由,影片里的孩子们各自有自己不同的性格,爱好和理想。当孩子们的母亲去世后,舰长管理孩子们都是军事化的,像是管理海上的卫兵一样,吹哨子当口令让孩子们集合,理由是房子大,不愿意在家里大喊大叫发出声音,孩子们不愿意过这种严加管束的生活,总想方设法搞恶作剧捉弄历届的家庭教师,使他们呆不下去。但是玛莉亚初次见面就捍卫了孩子们的尊严,为孩子们辩解,她对舰长建议:孩子们各自有那么好听的名字,为什么不叫他们的名字,吹哨子当口令那是训练动物的方式,喊名字是对孩子们最起码的尊重。当舰长固执离开时,玛莉亚就吹哨子让他停下,说舰长还没告诉自己招呼舰长时用什么哨音,舰长说让唤他舰长。说到这里时舰长才明白玛莉亚问这个问题的用意,默许了可以呼唤孩子的名字。
玛莉亚开始在这个家庭里与孩子们一起快乐生活学习了。打雷下下雨的晚上,她教会孩子们如何战胜恐惧,当她得知孩子们的妈妈去世后,爸爸就再不许家里有歌声和笑声后,玛莉亚暗下决心让孩子们找回属于他们的快乐,她开始从“哆、来、咪”入手教孩子们唱歌,做游戏,她甚至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用旧窗帘亲为孩子们量体裁衣做了孩子们喜欢的运动服,她说:孩子们漂亮的紧身衣不方便运动,孩子们也害怕把衣服弄坏爸爸生气,而玩的不开心。她还经常带孩子们一起到户外郊游,上树、划船……,做孩子们喜欢做的事情,并随时随地的教孩子们知识。正是由于玛莉亚的一片真心,为范崔普舰长家里带来了久违的歌声和笑声。
由于玛莉亚的真情付出,不但赢得了七个孩子的喜欢,最后还赢得了范崔普舰长的喜爱,最后两人结婚,致使玛莉亚成了七个孩子的新妈妈。
看完这部影片,作为一名老师,我想到的最多的词语是:尊重、理解、挚爱、爱。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要尊重孩子。孩子虽然年龄小,但他们也是一个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受人尊重是他们的权利。所以在课堂上我们成人最好不要用满堂灌的授课方式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要让孩子们感觉到他们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他们的课堂,要想方设法的调动孩子的自主探究热情,让孩子们渐渐乐学、善学。不当众训斥某个孩子,尽管孩子们犯错误时,老师也要在课余时间背地里与孩子交流沟通,让孩子意识到错误、改正错误。老师课堂上说话的语气要委婉,尽量不用命令的口气。如让学生做某一件事情,可以说“请大家读这段话,谢某道习题吧!”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要理解孩子。第一、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孩子渴望自由,我们不能对孩子过分的束缚。过于军事化的管理,容易使孩子们产生厌倦的心里,同时使孩子们思维僵滞,不灵活。在允许的情况下,经常带孩子们到户外活动,做孩子们喜欢的游戏。第二,要选择孩子们喜欢的、乐于接受的呈现方式呈载教学内容。第三、了解孩子的情感。就像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当孩子们给您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元的慷慨;做一个纸鸢飞不上去,是有齐柏林飞船造不成功一样的踌躇。他失手打破了一个泥娃娃,是有一个寡妇死了独生子那么悲哀,他没有打着讨厌的人,便好像是罗斯福讨不着机会带兵去打德国一般的怄气,他收了您的盛怒之下的鞭挞,连在梦里也觉得有法国革命模样的恐怖,他写字没得着双圈,仿佛是候选总统落了选一样的失意。他想让你抱一会儿而您偏去抱了别的孩子,他好比是一个爱人被夺去一般的伤心……”。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要有天使般的爱心。要给孩子无私的爱,给他们心理上的温暖;给他一点自由的空间,让他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如果他真的很强烈的想做一件不违法的事情,最好让他去做;在他生日的时候带领全班为他唱生日歌、给他送去生日的祝福……
总之,作为一名老师,我们要努力建设民主平等的现代新型师生关系,要了解每一个学生,要相信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友爱每一个学生,教好每一个学生。要响应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号召“读懂儿童,做一个会‘变’小孩子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