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了树叶飘飘老师的班级共读“数学故事之0和9”之后,让我认识到,原来数学可以这样有趣味!尤其是看到树叶飘飘老师班里孩子们编写的小故事,更让我受启发。我也要鼓励我的孩子自己来编数学小故事,培养孩子学数学的兴趣。
以下绿色文字,是孩子听了树叶飘飘老师的“数学故事之0和9”之后,自己编的数字小故事,也算是第一篇数学日记吧。
星期天,数学王国里的数字宝宝们一起去游玩。
这是一个雨后的艳阳天,他们来到公园里,各自找自己喜欢的游戏去了。
小3来到小湖边欣赏风景,一不小心掉进泥塘里。
小1 看见了,赶紧过来帮忙,小1直直的没法挂住小3,就去找人来帮忙。
小1 找到小2,小2有钩子,勾住小3,拉啊拉,拉不动,小1再去找人。
找来小0,小0套住小2,拉啊拉还是拉不动,小1又去找。
找到小5,小5用秤钩勾住小0,拉啊拉,拉不动,小1又去找。
找到小4,小4挂住小5,拉啊拉,拉不动,小1又去找人。
找到小6,小6挂住小4,拉啊拉,拉不动,小1又去找人。
找到小9,小9挂住小6,拉啊拉,拉不动,小1又去找人。
找到小8,小8挂住小9,拉啊拉,拉不动,小1又去找人。
找到小7,小7挂住小8,拉啊拉,拉啊拉。
大家齐心协力,一起用力拉,终于救出了小3。
他们就再也没有分开,集体去玩了,
玩的可高兴了。
■妈妈语:
营救小3宝宝的故事情节,是根据数字宝宝的体貌特点编排先后顺序展开营救的。孩子的叙述中‘小1’一次只知道找来一个数字帮忙,这样下来叙述的很多,写的也很多。为了叙述简略和提高办事效率,我提示孩子改变方法。
我问:“尧尧,一共十个数字宝宝,小3被困,小1去找人,一次找到一个人,几次才能把十个数字宝宝都找到呢?”
“十次”孩子脱口而出。
呵呵!我说:“别慌回答,先考虑。共十个宝宝,小3被困,小1去找人哦!!”
儿子想了会儿说:“10-2=8,8次,需要找8个人就是8次”。
真棒!上路了。
我继续问:“分8次去找人,是不是很需要时间啊!,这时候的小3宝宝一定等的很辛苦哦!”
“恩!!可他们都不在一个地方玩耍怎么办啊?”儿子说。
“是啊!这该怎么办呢?...想想,一定能想出更有效的办法...比如说‘分头去找’”我试探着延展思路。孩子锁住眉头,没有方法。看来,有点难了。干脆直说吧!
“尧尧,比如说,第一次你派小1先找到小2,现在是几个人?”
“两个”儿子很快回答。
“好,现在是第二次,你派小1和小2分头去找,他们找到小4小5,现在是几个人?”
“恩...4个人”儿子想了一会说。
“很好!现在是第三次哦!你再派小1、小2、小4、小5他们四个人分头去找,他们每人找到一个,就能找到几个呢?”
“恩...4个”想想说。
“很好!你一共派了几次‘兵’啊?”
“3次”很快的回答。(看来很愿意当指挥嘛:)
“呵呵!很正确,真棒!”我鼓励他“那你想想你三次派兵一共找到几个数字宝宝?”
“小2、小4、小5......”儿子掰着手指算着。“一共找了8个宝宝”
“哈!真棒,你指挥派兵只用了三次就找到8个宝宝,跟你第一次叙述的去找8次,那一个更节省时间啊?”
“我派兵更省时间”
(呵呵,还蛮自信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