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降落在人间的快乐天使——绿山墙的安妮
一个从小在孤儿院长大、父母早亡的小女孩,受尽人们的奴役和白眼,又阴差阳错地被一对想收留一个男孩子的家庭收养。她有着不讨人喜欢的红头发,一脸的小雀斑。她的人生会遇到什么样的坎坷呢?一拿到《绿山墙的安妮》,看到第二章,就不禁为她的命运深深地担心。
是的,通篇小说,我都处于深深的担心之中。为这个莽撞的时常犯点无伤大雅的小错误的小女孩担心。但是不可否认,阅读的过程是快乐的。虽然到了最后,我有了一点点的伤感,为安妮的养父母,也为安妮能做出那么勇敢明智的举动。
安妮从一个人人都不想收留的孤儿,到受人尊敬的教师,她的经历富有挑战,充满传奇色彩。在多桀的命运面前,小安妮是怎么样克服了人们的冷落、生活的困难、思想的自卑还有很多我们想不到的意外的呢?
始终拥有一颗快乐的心
小安妮天真热情,满脑子都是浪漫的想象。她给很多没有生命没有色彩的东西赋予了神奇的名称。比如:一条林荫道,她称之为“白色的欢乐之路”;一方池塘,她叫它“闪光的小湖”;和同伴上学走的小路,因为珍贵的友谊而起名“情人的小路”。因为如果说“我们是沿着小路来上学的,那就太平淡无奇了;可是顺着‘情人的小径’、‘柳池’、‘紫罗兰溪谷’、‘白桦小道’走来,就完完全全地富有浪漫的氛围了。”
幻想充满安妮的每一天,每一分钟。在她的想象中,顽皮的小溪在冰雪覆盖下欢笑;如果玫瑰会说话,一定会给我们讲很多有趣的故事;她还把自己的影子和回声想像成两个知心朋友,向她们诉说心事……
在生活中,免不了有许多的挫折和不幸。她不断地闯祸,也不断改正错误。但是她选择的依然是快乐。虽然她也会痛苦,也会流泪,但是她没有悲观也没有对生活丧失信心,她爱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她爱好朋友黛安娜;她爱不苟言笑的马修;她爱看似冷酷实际上最心软的玛丽拉;她爱绿山墙的一切一切。她尽情地享受自然中一切美好的事物给予自己的快乐。她像那颗饱受风雨的向日葵,在阴云散开的时候,她依然倔强地面对太阳,向人们展露出她不屈服的性格来。
用自己的努力去创造幸福
安妮的纯真善良、热爱生活、坚强乐观赢得了马修兄妹亲人般的关爱,获得了真挚的友谊。她勤奋、有毅力,她希望自己的考试成绩优秀,因为她的高尚的动机:这样她就“可以看到马修那慈爱的棕色眼睛为她的成就感而闪闪发光”。于是她下定决心,要为爱她的人而努力学习。“如果我成了学士,马修不是会感到很自豪吗?我很高兴我有这么多抱负。哦!有抱负是多么使人愉快啊!而且它们好像永无止境——这一点最棒了。你刚实现了这一目标,就看见还有另一项在更高的地方闪光。这使生活变得有趣。”
无论心情多么苦涩、生活多么艰难,安妮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她要让亲人以她为自豪。生活是公平的,安妮的努力终有回报,她成了受人尊敬的好孩子,获得了奖学金,人人称赞。
无处不在的爱
小说中充满着无处不在的爱。爱让安妮茁壮健康地成长。马修和玛丽拉兄妹对安妮发自肺腑的疼爱和无私的付出,感人至深。他们把安妮当作自己的亲生孩子一般抚养,给予了安妮全部的关爱,使安妮与别的孩子一样生活得无忧无虑,幸福甜蜜。因为安妮丰富而奇异的想象经常会给大家带来很多麻烦,但是当我们看到安妮在每次犯错之后虽然害怕到“想死去”但还是战战兢兢地去坦白,去承认错误,去承担责任的勇敢,那么她每次都能得到宽容与原谅就不足为奇了。安妮的同学吉尔伯特为了让安妮能够就近照料玛丽拉,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自己的职位,到离家较远的学校去当教师。这个男孩子曾经是安妮的死敌,却在关键的时刻显示出了崇高的灵魂。实际上,吉尔伯特一直在为了缓和两个人之间的友谊而做努力;安妮为了照顾即将失明的玛丽拉放弃了高等学府深造的机会,留在绿山墙做一名教师。这一切,都源于爱,源于纯洁无私的爱。
和孩子一起成长
世界文学大师马克吐温说:“安妮是继不朽的爱丽斯之后最令人感动和喜爱的儿童形象。”我没有看过《爱丽斯漫游奇境》。但我想她一定和安妮一样令人喜爱。从主人公安妮从小生活的地方——爱德华王子岛的绿山墙农舍,几十年来一直是加拿大一个闻名遐迩的景点看来,这部小说的优秀和引人入胜可见一斑。从这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丰富而微妙的内心世界,那是我们这些冠冕堂皇的大人们所无法想像出来的。我们总自以为是地得出自己貌似正确的结论,像林德太太毫不掩饰自己对小安妮相貌的惊讶一样,像玛丽拉丢了胸针想当然地去怀疑领养来的孩子安妮一样,我们总是高高在上,做一些看似正确实则可笑的结论来。但愿所有看过这本书的大人们,能弯下身子来,和小安妮一样,和孩子一样,去感受孩子们的内心,去了解孩子们的奇妙世界。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这也算是我看《绿山墙的安妮》最大的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