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国庆长假的第一天,正好淅沥的秋雨也停下了它挥洒的汗水,整装待发,正准备出门散散心,却迎来了我以前教过的几个学生,现在都已是高三的大孩子了。专门来问候我来了,激动之余,我们敞开心胸,畅所欲言,我们围绕“老师”和“学生”这个主题展开了探讨,现在我整理如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借鉴意义。——题记
“上小学的时候,觉得老师特别亲,跟自己的妈妈一样,有什么事也想跟老师说说,如果能得到老师的表扬比中了大奖还要高兴。就像我们小时候跟您上学的时候,总是围在您左右,老师长老师短的,感觉您特别喜欢我们,所以今天才来看你的,什么时候都忘不了您。”当年我的“大总管”班长苏昆领说道。
我们的谈话就从我们共同生活过的小学生活开始的。
“可是,自从上了初中以后,不知道是因为年龄增长了,还是老师变了,反正我觉得跟老师真成了对立的‘阶级’了!”班长继续总结着。
……
听着这些大孩子们讲着自己的感受,我也思考着,“老师”和“学生”是对立阶级吗?以前我总是站在老师的角度来看学生,想方设法的和孩子们打成一片,考虑如何和孩子们交往。看来今天我得换位思考一下,告诉这些正处在迷茫中的孩子该如何和老师相处了。
我想起了自己的中学时代,因为自小就喜欢老师这个职业,理想就是将来要做一名老师,所以从来没觉得老师有什么不好,总是以一种非常崇拜的眼光看待每个老师,也因此,自己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对,我想到了一个词语:尊重。这应该是和老师融洽相处的前提。
“今天,我就再来给你们上一课。咱们谈谈如何和老师相处如何?你们听听老师说的有没有道理?”我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
“其实,作为学生,得首先要尊重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这样才能让老师喜欢你。老师最大的希望就是看到学生成才,如果你上课认真听讲,不破坏纪律。作业写的认真,无形中为老师减轻了多少工作量啊,你这就是尊重老师的劳动,这样的学生哪个老师会不喜欢呢?”孩子们点了点头。
“你在平时能做到‘勤学好问,虚心求教’吗?”孩子们摇了摇头:“现在老是顾及自尊心,很少问老师问题了。”
“因为老师讲错了某处知识,就断言‘这个老师水平太低了’或者觉得自己比老师懂得的还多呢,有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老师在年龄、学问、阅历方面肯定是高于你们的,向老师请教问题,往往是师生间交流的第一步。每个老师都喜欢肯动脑筋的学生。想想看,除了班主任老师以外,任课老师并没有多少时间和你们直接交往,常向老师请教问题,会加深师生感情。不是这样的吗?”孩子们点了点头。
“俗话说‘人无完人’,老师也不是完美的。如果他的观点不正确,或是误解了你,当面和老师顶起来吗?不行,这样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还会恶化师生关系。要暂且忍一忍,持理解态度,等大家都心平气和再说。不管怎么样,老师是长者,要照顾老师的自尊心和面子。向老师提意见的时候语气要委婉,时机要适当。”我想到了平时师生相处中的问题,向这些大孩子又建议道。
“可是,我们班有的同学明知自己错了,受到批评,即使心里服气,嘴上也不愿认错,与老师搞的很僵。还有的同学,受过老师的一次批评,就特别怕那个老师,认为这个老师对他有成见。”小袁接着说道。
“其实这都是没有必要的,错了就是错了,主动向老师承认,认真改正就是好学生。老师不会因为你犯了一次错误,或违反了一次纪律,就认为你是坏学生,对你有成见的。相信老师会全面客观的评价学生的。我是老师,相信老师的说法。”我诚恳地对这些孩子说道。
这个时候,我看到有的孩子长舒了一口气,也许解开了他们心里的小疙瘩?无论个子多高,毕竟还是孩子啊!现在是与老师交往,以后步入社会,他们还要和领导、和同事交往,没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是不行的。
“与老师接近、请教、交往,就像与父母、同学和其他人交往一样,是正常的人际交往,只要用真心交换真心就可以了。正如你们现在,用一颗热爱之心回来看我,我内心的感谢和感激真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最后我还要友情提醒一点:和老师交往注意一点,千万不要去‘打小报告’或‘邀宠’。反正我是不喜欢的哦!”
哈哈哈哈……一阵欢快的笑声传出窗外,我们的交流和谐而美好。今天,站在老师的立场上,告诉这些即将成人的大孩子如何和老师交往,觉得这一课还是很有价值的,您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