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三年级作文 >

追逐梦想的三重境界作文

2017-06-26 
追逐梦想的三重境界——解读安房直子的《银孔雀》侯长缨这是一个关于追逐梦想的故事。一个小小海岛上的年轻织布

追逐梦想的三重境界

——解读安房直子的《银孔雀》

侯长缨

这是一个关于追逐梦想的故事。一个小小海岛上的年轻织布匠有着与他的生活很不相称的大大的梦想,虽然在外人看来是很难实现的,但通过他的努力,最终在远方用自己的生命编织了一个奇迹,让自己进入了永恒之美。

那么,是什么力量让他写就了这样一段追逐梦想的神话呢?

织布匠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曾在三个地方停留:第一个是在自己家乡的海岛上。第二个地方在森林里的高塔上。第三个地方是他幻化成旗子上的银孔雀后,永远留在了高塔顶端。这三个地方也象征这他个人成长的三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他都很执着的朝向自己的梦想之路努力,且呈现出不同的境界。这让我想到了王国维的一段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三个境界也正是织布匠在追逐梦想时亲身体验到的,我就借用王国维的三重境界来说说织布匠的追梦之旅吧。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这一境界是说人的心中要有一个伟大的梦想,才会不怕生活中的任何艰难险阻,才能让心朝向远方。

织布匠的梦想是什么呢?“织布匠想让森林里常见的、大大的蓝凤蝶,在布上飞舞;想织出天上的星星。此外,他想把大海——那蓝色的大海本身,它的声音、气息和光辉,整个一起织到一块布里面。还不仅仅是这些呢,他还想织出各种各样眼睛看不见的东西。比如说“梦”啦、“悲伤”啦、“歌”啦、“幸福”啦,以及“过去的回忆”什么的……”这是一个别人想都不敢想的愿望,也是一个充满了美好的特别的愿望。对他来说,织布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让他为之着迷并想奋斗一生的事业。用织布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诉说生命的神奇。

这样的梦想是异想天开么?

当然不是!

首先,他有天赋。“虽说还是一个小伙子,但他织出的布的美丽的颜色、手摸上去的感觉,却无人能比。”这是织布匠独有的个人财富。一个人之所以和其他人不同,在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如果能在工作中让自己的天赋发挥出来,就能做优秀的自己,就能感受到内心的快乐。但如果白白浪费了自己的天赋,选错了职业,投错了行,他的内心就会和痛苦相伴。在教师这个行业里,也有一些教师一见到学生就烦,一进教室就头疼,这样的一种状态,显然不能给他带来幸福感,同时也会把自己的负面情绪传递给学生,让双方都觉得是一种折磨,只想快点解脱。这样的老师并不是一无是处,而是选错了自己的职业,一旦他能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也会出类拔萃的。而有的老师一上讲台就兴奋,一见学生就喜欢,对人有一种天生的亲和力,这样的老师发挥了自己的天赋,最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也最容易品尝的教育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其次,他热爱自己的工作,并为之执着的努力着。“像他这样热心工作的男人也是极其罕见。一旦开始织布了,就忘记了睡觉和吃饭,一直坐在织布机的前面。”“不织布的时候,他就染线。用树皮或是草根当染料,从早到晚蹲在屋子前头,一直到染出自己希望的颜色的线为止。”“还有,即使是迷迷糊糊地躺着的时候,也在思考着新的图案。”真正的热爱是从早到晚都会对自己喜欢的工作念兹在兹,废寝忘食,不厌其烦。这是一种生命的内在需要,他能从这样的工作中获得快乐。而这样一种热爱也是将来织布匠实现梦想必须要有的状态。有多少新教育人也如这个织布匠一样热爱自己的工作,每天从早到晚守候在自己的教室里,细心雕琢教室里的每一个生命,精心编织美好的教育生活。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仅仅有热爱也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引导,带着你的梦想上路。

当那个绿眼睛的老人召唤织布匠的时候,他也有过迟疑。那是因为他曾经听木匠说过老人是恶魔,会带人到原始森林里去。为什么会说老人是“恶魔”呢?这其实是大多数人对于陌生事物的一种感觉。因为不了解,所以就恐惧,就觉得像“恶魔”一样可怕。“原始森林”又代表什么呢?在童话故事中,森林往往象征着令人恐怖的地方,那里暗藏着杀机,有着不为人知的危险。

在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就像木匠一样,用猜测代替了解,用恐惧代替行动,并想出种种理由为自己不敢踏上梦想之路开脱。这让我想到了有一些想参加新教育网师的老师,一听别人说“网师太难了,一般人根本过不了关。一不小心就会被踢出群”等等,就吓得不敢报名了。把道听途说当成事实,而不亲自试一试,便少了很多学习的机会和成长的契机,真真是太遗憾的事啊!在做新教育儿童课程的时候,也是有很多老师只是观望,而不敢走进去尝试,也是恐惧心理在作怪。想要做好一件事,非得有纵身一跃的勇气不可。

织布匠虽然有过一点迟疑和恐惧,但梦想的力量实在是大得很,他渴望能用漂亮的线织出美丽的布。于是,他有了自己的思考:“再说了,那个木匠又没有进到原始森林里去过。那么,说这个男人邪恶的证据究竟在什么地方呢……(那小子是个胆小鬼!)  ”人一旦有了自己的思考和判断,不再盲目相信别人,他就离真正的自己近了一步。当他决定跟老人一起上路时,他选择了相信老人,其实也就是相信了岁月。这是他做出的一个重要抉择,这个抉择也是一个重要的承诺。一旦上路,不管旅途多么的险恶,内心多么的恐惧,我们都要用自己的行动兑现自己的承诺。

梦想之路并不都是美好的。

“相当远了。大概是到今天为止,还没有一个人到过的地方了吧!”当你在梦想之路上越走越远时,你远离了大众,远离了世俗,你终会走向孤独。里尔克说:“在根本处,也正是在那最深奥、最重要的事物上,我们是无名的孤单。”但你必须学会享受这一切,才能走到心中的梦想之巅。

“原始森林里,到处绽放着大得吓人的红百合。那呛人的花的气味,让织布匠的头昏沉沉的,那种感觉就像是喝了烈酒之后似的。”梦想之路上,你所见到的并不一定都是美好事物,一定会有你无法欣赏的景色。即便如此,织布匠依然坚持梦想,继续向前,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像是在嘲笑这两个人似的,树上的鸟发出了一阵尖锐的叫声。”在朝向梦想之路前进时,你也许会听到周围人的嘲笑。在生活中,这样执着的人也常常会被周围的人称为“傻子”或“疯子”。所以,如果你是这样的人,还要准备好坦然接受别人的嘲笑。就像很多进入新教育的同仁,也正因为早就有了这方面的准备,所以才会一路执着向前。

但对于伟大的梦想来说,这一切又算得了什么呢。“织布匠的心,完全被新的工作占据了。织好的美丽的布一浮现在眼前,就是再远的地方,也要去了。”梦想就像一对隐形的翅膀,它能带着有梦想的人往远处飞翔。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当织布匠在高塔上看到自己朝思暮想的巨大织布机和美丽的丝线时,他忘我的工作状态完全达到了这第二境界。

“到了夜里,那个男人就会送来水和饭。不可思议的是,自从来到这里以后,织布匠一天一次、只吃那么一点点东西就足够了。而且还全都是草籽、树芽或是水果。时不时,织布匠会听到窗户底下响起“布呜——、布呜——”的鸟叫声、听到风摇树叶的哗啦哗啦声,但他连朝窗户底下看都没有看一眼。” 这是一种沉浸在美好事物中的状态,是一种“乐以忘忧”的境界。世上诸多有成就者,哪个不是对自己喜欢的事情如此痴迷啊!雕塑家罗丹在修改自己的作品时竟然把客人给忘了;牛顿因做实验忘了吃饭……这些人一旦工作起来,如痴如醉,全神贯注,就像是进入了另一个美妙的世界:这个世界只有他一个人,他独享着创造的快乐,精神达到高度的愉悦。

织布匠在织什么呢?他又为谁而日夜憔悴呢?

先是老人为了复兴正在走向灭亡的王国,召集志同道合的同伴。让他织一面有绿孔雀的旗子,放在塔顶,他想让其他的绿孔雀都回到森林过和平而舒适的日子,也是在找回他过去的美好回忆。

然后是四片花瓣公主渴望见到远方的银孔雀。让他把银孔雀织在旗子上,梦想有一天能有银孔雀来接走她们。

那么,旗子有什么象征意义呢?

在我看来,这里的旗子是一种精神的号召,是一个王国的标志。就像每个国家都有国旗一样,每个国家国旗上的图案又往往会赋予一种与这个国家精神和文化方面的意义。

那绿孔雀、银孔雀又代表什么呢?

绿孔雀在这里可以解释为一种安逸、和平、舒适的生活。而银孔雀代表着一种变化,一种美好,一种冒险的生活。

故事中出现了冲突,老人和青年人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同。老人希望回到从前,重拾自己的权威。而公主却渴望未来,渴望去远方。这实际上也是织布匠内心的一种冲突。

作为织布匠,该如何应对这场冲突呢?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是的,连织布匠自己都没有察觉,他已经喜欢上四位公主了。也不是说特别喜欢四个人里的哪一个,只不过是被四位公主围在中间,织布匠就有了一种坐在芬芳的花园里的感觉,心都会颤抖起来。一听到那活泼的笑声,就心神不定地工作不下去了。而且,他不止一次认真地想:要是自己变成了她们那么向往的银孔雀的话……”四个公主是美的象征,织布匠之所以爱上四位公主,大概还因为他们同是心中有着伟大梦想,并渴望美好生活的人吧。这不禁让我想起新教育所说的“尺码相同的人”。当四个公主把织布匠围起来的时候,他就成了美好事物的中心。这种愉悦的感觉,甚至让他想变成银孔雀。再来看看他当初的梦想吧。“此外,他想把大海——那蓝色的大海本身,它的声音、气息和光辉,整个一起织到一块布里面。还不仅仅是这些呢,他还想织出各种各样眼睛看不见的东西。比如说“梦”啦、“悲伤”啦、“歌”啦、“幸福”啦,以及“过去的回忆”什么的……”而现在的他,正体验着种种看不见的东西:爱、幸福、悲伤、激动……他想把这些美好的感觉都织到银孔雀里去,爱的力量是无法使他拒绝公主的要求的。于是,他对公主们做出了一个郑重承诺:“从今天开始,我就要在这里为你们织银孔雀了,不过我们说好了,没有完工之前,希望你们不要来看我干活儿了。你们在边上盯着看,我没办法集中精神。”这不仅仅是对公主们的承诺,也是自己内心的一种抉择,是对梦想的一次挑战。他同时也没有忘记过曾对老人许下的诺言。遵守承诺是做人之根本啊。所以,他就决定一面织绿孔雀,一面织银孔雀。这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主意!

这样的织法难度很大,没有高超的技艺是无法完成的。织布匠织地虽慢,但不一会儿就达到了入迷的状态。创造的快乐总会让人痴迷。这样的考验是对自我的一次巨大挑战!

爱的力量总是无穷的。

“织布匠的一颗心,慢慢地都倾注到了一只孔雀上。一只一个身体却拥有绿色和银色两个身影的美丽的鸟上……不,说真心话,织布匠的一颗心都倾注到了反面的那只孔雀上——那只摸索着织出来的银色的鸟上。”

“那就像是眼睛看不见的人,用心灵的眼睛做出来的东西一样。那一根根描绘银孔雀形状的线上,都充满了织布匠的爱情和梦想。”

织布匠已深深地爱上了公主。这幅作品就是他对爱情、梦想和自由的真情表达,他用自己全部的生命编织这爱的信物。“有些东西我们看不见,看不见它却在那里。”许多美好的东西总是存在于人们的心灵深处。它需要我们用心去感知。当一个人心中有爱的时候,再大的困难都不能让他退缩,他会有更大的创造热情和耐心为了所爱之人的生命成长而忘我的工作,即便是舍弃自己的生命都是一种幸福。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只有那些有着坚忍不拔的毅力和献身精神的人才会达到第三境界。当织布机的声音中断,四位公主找寻织布匠的时候,原来的那个织布匠已经不见了,一个崭新的他已经和银孔雀融为了一体,进入永恒之美!这是一次生命的蜕变!

“那是一副多么高贵的样子啊!那冠冕,就犹如精美无比的工艺品。展开的羽毛的尖儿,就犹如雪白的浪花。而那双眼睛,是活的!黑亮黑亮的,目不转睛地凝视着远方。”银孔雀是美好的,织布匠已经成了这美好的一部分。他这是在用自己的生命来编织象征美好的银孔雀啊!

“银孔雀目不转睛地瞅着黑森林的远方,很快就张大嘴巴,唱起了这样的歌: 

‘银孔雀是大海的波浪。’”

“大海和着银孔雀的歌声,轻轻地摇晃着。那是织布匠的灵魂唤来的幻影吗?还是月光在恶作剧,让人看见了不可能看见的遥远的东方的大海呢……黎明的大海,像是大口地喘了一口气似的,涨了起来。”

大海象征着远方,波浪象征着变化无穷,不停地追逐,总是勇往直前。在银孔雀的召唤下,四公主飞向了远方;十岁的弟弟也历尽艰辛赶来了……

美好的梦想总是在远方,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出发,不停地寻找。

当你自己也变成了美好事物本身的时候,生命则趋于完美,你就成了“银孔雀”,成了一面美好的旗帜,一面能引领更多的人朝着梦想的方向飞翔的旗帜。

2013.1.9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