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不只是读,更是去回味,去品书,品出味道来,品出哲理来。
品读《不跪着教书》
今天我想和大家谈一个话题,那就是——让学生仰视自己。当然,仰视的不只是头,更是内心的感受,因为羡慕,因为尊重,因为钦佩。
让学生仰视自己——课要上精彩,要让学生成绩普遍提高。
如果学生跟着你干了一年,而收获的季节都是普遍低产,那时不光自己没面子,家长也不会愿意,学校领导肯定也会找你谈话了。学生们也都要评价这个老师教的不好,可不要去他的班。因为教不出成绩,人再好也没有用。学校是以提高教学为主的,学生是来学知识长本领为目的的,如果达不到这样的目标,估计自己都无法抬头走路,无法做好老师了。
当然课要上精彩,上出效率,只有老师本人下功夫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了。我有过这样的体会,也出现过因为没精心备课而上课的情况,说实在的,一堂课讲下来连自己都觉得讲的恶心,乱七八糟的感觉。所以,我要求自己必须备好课再上课,而且一节课最多只讲20分钟,剩余的时间留给学生操练和检查,我采用“堂堂清”的方式,当堂的知识当堂学会,不给自己留尾巴,不滚雪球,如果个别学生没有完成目标,那么要课下补,今日事必须今日毕。刚开始的时候我会留下陪他们补学习,不是课堂上没听,不会吗?没事老师再给你讲一遍,讲到你明白为止,虽然这样会累些,也耽误自己很多的时间,有时还有吃饭问题,但不出半个月,学生们看老师这么严格,自己也只好抓住课堂上学习了,课上课下都要完成目标,那就不要被留着学习让学生笑话,让老师受累了。我们班英语好,关键就是利用好了课堂。
让学生仰视自己——抓好自己的日常生活细节,做好榜样。
人都有优点,可人最擅长的就是挑毛病,学生更是如此,经常会听到学生谈论老师的穿着打扮,课堂用语等等问题,他们以自己的眼光来评判着一切,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这些。比如升国旗时要求全体师生严肃端庄,而有个别老师来晚,或谈笑风声;要求全体师生举右拳宣誓,很多老师也没有做到;课间操跑步,老师往往以穿着高跟鞋为理由不参加;课堂上老师打手机还有男老师吸烟等等现象的发生;开会时,要求学生保持安静,而老师们的谈笑更是屡有发生。当然还有很多我们太不拘小节的事情,正是这样的不拘小节让我们失去了学生们内心的仰视。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忽略细节问题。比如夏天到了,很多学生穿拖鞋进校,屡禁不止。在我们班没有这样的现象,因为我脚上穿的是运动鞋;很多学生乱扔垃圾,我们班没有,因为我和学生一起捡垃圾,捡瓶子除了卖钱,我们还是绿色天使。
让学生仰视自己——必须允许自己和学生质疑。
在《不跪着教书》中也提到了这一点,没有质疑就没有创新,不会独立思考,这一点老师要首先做到,有一次学生孔凡行找我说他发现老师讲的一个句子里面没有拟人的修饰方法,而语文老师说有,因为答案上写着,不光如此,老师还说他不好好听课,胡乱插言,他觉得很委屈。我是教英语的,凭我对语文的了解,我觉得这句“柳枝飘来飘去”说成是拟人也很牵强,但为了鼓励学生的这种质疑精神,我亲自去找了教语文的老师,得到不是拟人的修饰后,我还不放心,于是又请教了高中的语文老师,直到得到最准确的答案。按说我没有必要管这些事,可往往从一件小事中,学生能得到自信和转变。我们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质疑,这样的精神很宝贵。
让学生仰视自己——要有自己的精神追求目标。
如果说书教得好学生就仰视那是知识上的,我们还必须有精神上的追求所产生的魅力。所谓精神上的追求,那就是老师除了教学外还热爱些什么。比如我喜欢读书,学生知道后也会把家里的书带给我读,并和我探讨自己喜欢的书的感悟。记得一次班会我讲到目标的威力举了郑和为了一个梦想——到麦加朝拜,于是七次下西洋直到目标成功,在回来的路上病逝的故事,学生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追着我要《明朝那些事》这本书看;比如我对学生说写作是在阅读的基础上升华出来的,我要多读书,写出状元文,学生都摇头,他们认为我们语文老师都写不出来你能吗?事实上我证明了自己能!学生们经常会在别的班学生面前说:“你看你们班主任上网不是偷菜就是聊QQ,看我们班主任又得奖了,校信通负责人来我们班给我们一人一本《家长会》还有一个小本本。同样是班主任,差距怎么那么大呢?”他们搞笑的语言让我忍俊不禁。如果说我用自己读书的身影影响了学生也热爱读书是一种成功的话,我想我用自己的行动来挑战成功,给学生带来了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这应该是我最欣慰的成功。
做老师容易,做好老师不容易,做一个让学生仰视自己的老师更不容易。我想只有学生仰视了老师,家长才会仰视老师,社会才会仰视老师,才会不跪着教书。
补充说明:看完《不跪着教书》联系自己的教学生活得出这些浅浅的感悟,品需要三个口,也是三个人,我读了三遍,也算是品了,大家多提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