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作文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对于薛瑞萍老师,我们学校的老师都很熟悉。早就听说她所写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很好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读后感
对于薛瑞萍老师,我们学校的老师都很熟悉。早就听说她所写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很好,只不过那时正教毕业班,说等下到了一年级,边看边学习着去做。可到了一年级却怎么也买不到这本书了。“卓越网”、“当当网”上都缺货,可见这本书确实不错。只在网上下载了第一部分来看。
第一部分是“走向平和”,薛老师把这一学期分为五个月分别来记载。第一个月,薛老师对于刚入学孩子的无序、吵嚷早有准备,虽然工作起来也是非常艰辛繁琐的,但她一直提醒自己要心平气和的去面对这些活泼可爱的孩子。她首先强调的是一个“静”字,老师讲课声音尽量小,学生读书要求用心但轻声,反复表扬完成任务之后安静看书的孩子。而我们的老师却做不到这一点,在三楼都能听到一楼老师上课的声音,而学生读书的声音也是声声入耳,甚至有些刺耳。后来我慢慢地发现老师说话的声音大,未必所有的学生都能听得很清楚,我也尝试着声音稍微小一点去上课,也让学生轻声的去读书,发现学生也越来越用心去听老师讲了。薛老师把开学第一个月每天以日记的形式把学生的点点滴滴,把班上所发生的一切都以日记的形式记录起来,那些做的好的地方,存在那些不足之处还需订正以及这一个月以来的亲身感受,都有详细的记载,这一点很值得我们老师学习。后面的四个月里,从薛老师的字里行间看到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和谐,教师与家长的和谐,学生与学生的和谐,教书与育人的和谐。其中有一个观点我非常认同:“家长都希望教师多提问自己的孩子,惟恐孩子发言表现的机会比别人少。其实,对于孩子来说,首先需要学会的是倾听,这才是学会学习的关键。”在我的教育工作中也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所以我现在很注重培养学生如何用心去听别人回答问题。
作为教育者,要想让孩子喜欢读书,必须自己先做读书人,教师如此,家长也是如此,薛老师几乎每天都要读书,既使有一天不读书,都会感觉不安,而我们的老师、家长又有几个每天坚持读书了呢?值得我们反省。
薛老师喜欢使用蒙特梭利教育法中的“静寂游戏”。“现在我们安静下来,我们变成了一块石头,我的头不动了,我的肩放平了,我的身子静下来了,我的手不动了,我的脚不动了,我像块石头。现在我点到谁的名,请你拿好自己的东西到门口去排队”。老师点名的声音越来越轻,孩子排队的动作也越来越轻。蒙特梭利非常提倡“品性涵养活动”。 薛老师特别注重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氛围。不仅自己慢语轻声,还要求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做到。只有静才适合读书,适合思考,适合孩子的成长。
虽然自己也懂得一些教育的技巧,但在书中看到了自己与薛老师的距离。书中的思想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我要像薛老师那样平心静气地引导学生,用一个暗示的眼神,代替易伤孩子自尊的话语;用一个小小的肢体语言或是一个表示拒绝的面部表情,代替批评。我想只有为人师者做到了心平气和,才能培养出学生的静气,只有为人师者做到了心平气和,才能做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不是塞给学生。
我想:教育是漫长而美丽的事情,一份耕耘必定会有一份收获,心平气和的心态对于我们很重要。让我们在平和的教育中去奉献,去静候,去倾听花开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