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作文分类 > 优秀作文精选 >

话题作文“陋习”佳作生成作文

2017-05-27 
撰稿人:李茹,河南省濮阳市实验中学教师【文题展示】:请以“陋习”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撰稿人:李茹,河南省濮阳市实验中学教师

【文题展示】:请以“陋习”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③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构思再现】:

每周一次的作文如期而至,课堂上,当我听到老师说我们今天的作文是以“陋习”为话题的时候,我的脑海中首先浮现出的是一些有关陋习的表现,如:①随地吐痰、擤鼻涕;②乱泼污水、乱扔废弃物;③通宵熬夜上网、打麻将;④咳嗽打喷嚏不掩口鼻;⑤群食共餐;⑥食用野生动物;⑦公共厕所脏乱臭,大小便不入厕;⑧在禁区或密闭的公共场所抽烟;⑨乱说脏话粗话,高声喧哗;⑩光背赤脚进入公用场所等等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一些陋习。

当我审清了题意,明确了写作的内容后,随之而来的就是考虑如何写的问题,当时我想如果按照普通的思路,就像直接列举陋习的现象,然后写如何改掉陋习,这就太普通了,难免写出千篇一律的作文。但这两部分又是不可或缺的,那该如何巧妙地将它们融入在我的作文当中呢?我不如就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来写陋习的发展史,最好再加上一分童话色彩,将陋习拟人化,以给陋习先生过葬礼的形式来突出正是因为中了“文明”的毒,陋习先生才离开了人间,呼吁人们倡导文明,远离陋习,提升自己的文明素质及修养,由此也自然而然地拟出了文章的题目《陋习先生的葬礼》。

确定了写法,接下来就是如何把自己的这种写法在文章内体现?开头运用环境描写,渲染出比较低沉的基调,时间为黄昏时分,地点在殡仪馆,人物是来参加葬礼的人。还有那“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似乎不太符合葬礼的情景,由此引起读者阅读兴趣——为什么来参加葬礼的人们都在笑呢?然后借葬礼主持人之口叙述陋习先生的一步步发展壮大,在其间的对应部分穿插进去我们身边的陋习现象,这样就不显得突兀。接着是陋习先生的衰亡及其原因——文明,并且继续运用比喻,将“文明”比作导致陋习先生逝世的“毒”。当然,在主持人发言的最后,还深切表示,希望人们一直文明下去,让陋习永远远离我们的世界。之后是葬礼结束,“人们嘴角的笑容深了”与开头相照应,使文字结构严谨,浑然一体。但是这篇想象作文是不是也应该回归现实呢?于是结尾处我笔锋一转,点出这是一次似梦似幻的经历,并且希望有一天它能变成现实。

【我的写作提纲】:

题目:陋习先生的葬礼

主要内容:本文运用想象的手法,把“陋习”拟人化,以一个葬礼参加者的身份向人们讲述了自己亲眼目睹的陋习先生葬礼的全过程。

中心思想:呼吁人们倡导文明,远离陋习,提升自己的文明素质及修养。

结构安排:

1.运用环境描写创设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为下文写给陋习先生过葬礼做铺垫。

2.采用倾听的形式,借主持人之口介绍陋习先生的生平。

3.主持人的话引发了“我”的思考,从而引出身边的陋习现象。

4.借主持人之口指出陋习先生的死因——文明,并表达“人们能够一直文明下去”的愿望。

5.葬礼结束后,点明这是一次“恍然如梦的经历”,并运用问句,发人深思。

【初稿速成】:

陋习先生的葬礼

河南省濮阳市实验中学初四(3)班 贾心怡

城郊的一隅,身着黑衣的人们三三两两,陆续走进殡仪馆。下午,红彤彤的太阳挂在天上。①(这一段背景的铺设文字与文章内容“陋习先生的葬礼”不符,对殡仪馆场景的设置描写不到位,思路比较紊乱。)

我正疑惑间,偏台有低沉的声音响起:“各位,感谢大家来参加陋习先生的葬礼。”语毕,是几秒钟的静默。

接着,那个声音又响起:“对于陋习先生,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伴随人类社会的建立而出生,与人类共度了无数个春秋。一开始人们都不注意他,于是他躲在阴暗的角落里慢慢成长。后来人类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他抓到了更大的成长机会。而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他在中国尤其猖狂。从资本家剥削工人到普通公民浪费资源,他壮大到了人们视线所能够触及的一切区域。”②(这一段在介绍陋习先生的生平时语言生硬,不具体,而且思路不清,此处应该详写,让人们更清楚地了解陋习的发展史。)

我心头一怔,耳边开始有窃窃私语的声音。再回想一下自己身上和身边,陋习果真不少。③(这一段与下文衔接不自然,由于没有对身边陋习的具体叙述,下面写“陋习无处不在”显得很突然而且不真实。)

 “没错,”那声音里带了一丝威严,“陋习无处不在。可是如今陋习先生逝世了,他的死因是中毒身亡。什么‘毒’?文明。是的,文明。希望人们能够就这么一直文明下去,陋习先生才得以安息。”

④(这一段是在向人们说明陋习先生的死因,并希望人们能够继续地文明下去,应该作为重点的叙述,让人们感受到陋习先生是如何中“文明”的毒的,而且与第三节没有形成照应。)

散场,我走出殡仪馆。⑤(因文章开头部分运用了背景设置,环境的烘托,这一段直接就写自己走出殡仪馆显得太单薄无力,不能与前文形成照应,给人一种结构不严谨的感觉。)

我看见人们嘴角的笑容深了,我相信那是他们由衷的欣喜和对未来的自信。

这恍然如梦的经历,多希望它是真实的啊!

老师点评:文章标题新颖,吸引人的眼球,以给陋习先生过“葬礼”的形式来展现人们对陋习的深恶痛恨,有丰富的想象力,但是文章也有一些地方还需要再做修改。比如:在文章第一、三、五节中叙述有些太笼统,不能让人感受到殡仪馆内那种庄严肃穆的气氛以及对陋习的生平和中“文明”毒的原因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再比如:文章第四节与第五节之间衔接过渡不是很自然,给人以一种突兀之感,希望小作者能按老师批阅的要求再做一下修改。

 辅导教师:李茹

【升格指津】:

1.背景的设置可以渲染气氛,衬托人物的心情,突出文章的中心,但是如果选取与中心不相匹配的背景则会适得其反,比如本文的开头,用“红彤彤的太阳挂在天上”来为“陋习先生的葬礼”这一内容渲染气氛显然是不合适的,我们应该选取比较庄严肃穆的背景来渲染气氛,像选取“残阳”“黄昏”等景物就比较好。

2.细腻的描写可以使文章生动引人,同时充实文章的内容,如开头对“殡仪馆”场景的设置描写就可以再具体一些,比如:我们可以从色彩的角度来写(用黑、白两种色彩比较好,用红色就不可以),也可以从人们的神情上来写(写悲伤类的词可以用,若写高兴类的词就不行了),还可以从摆设布置上来写,或者综合以上内容来写……再如第三节中介绍陋习先生的生平的时候,可以列举一些现象,比如:君王奢靡无度、泼妇骂街等陋习现象,会使文章活灵活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第六节写陋习先生如何中“文明”的毒的,可以列举一些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坚持文明的一些现象,像“人们会在口袋里备好纸巾以备不时之需,人们会在停车线后安静的倒数红灯秒数,人们会在公共场所主动控制自己的音量”等均可以使文章具体化,生动化。

3.为使文章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我们往往需要在写作里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衔接不好,就会让读者觉得文章生硬、别扭。如本文中的四、五段之间衔接就不太好,如果我们在中间加上自己在上下学或者与同学出去游玩时所见到一些陋习现象,像“看到地面上的痰渍和口香糖污迹”“十字路口攒够一群人就过马路,也不在意是红灯或是绿灯” “公共厕所里使用者来也匆匆去不冲冲”等现象,就让人不但感到真实可信,而且也很自然地过渡到下面的文章内容。再如文章结尾处写自己离开殡仪馆时,如果再运用上一些像“天色暗了”“黄昏的乌鸦”“枯树”等景物描写,就会让人感受到那种凄凉冷清的气氛,也能让人觉得文章结构严谨,给人一种浑然一体的感觉。

【升格佳作】:

陋习先生的葬礼

 河南省濮阳市实验中学初四(3)班 贾心怡

黄昏时分,残阳如血,染红了半边天。

城郊的一隅,身着黑衣的人们三三两两,陆续走进殡仪馆。馆内,白色的花圈静静地斜倚在墙边,黑白的色调压抑得使人几乎无法呼吸。排排长椅,尽那边,矗立着一幅黑白照片,只不过模糊不可辨。而如果细细看去,人们的嘴角都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我正疑惑间,偏台有低沉的声音响起:“各位,感谢大家来参加陋习先生的葬礼。”语毕,是几秒钟的静默。

接着,那个声音又响起:“对于陋习先生,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伴随人类的出生而出生,与人类共度了无数个春秋。刚出生时的他还很弱小,小到人们看不见,于是他就躲在阴暗的角落里慢慢成长。当人类开始建立社会时,他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大到君王奢靡无度,官吏贪污腐败,小到顽童打狗,泼妇骂街,他的影子开始显现。后来,人类社会一步步发展起来,他抓到了更大的成长机会。从资本家剥削工人到普通公民浪费资源,他壮大到了人们视线所能够触及的一切区域。而在中国,陋习实在是随处可见。”

我心头一怔,耳边开始有窃窃私语的声音。再回想一下自己身上和身边,陋习果真不少。

步行在上学路上,每隔几步就能看到地面上的痰渍和口香糖污迹,也不知哪个店面走出一个妇女向路中间随手泼一盆污水;公共厕所里的卫生大多不达标,使用者来也匆匆去不冲冲;十字路口攒够一群人就过马路,也不在意是红灯或是绿灯……

“没错,”那声音里带了一丝威严,打断了我的思绪,“正如你们所想到的。陋习在哪儿?陋习无处不在。可是如今陋习先生逝世了,他的死因是中毒身亡。什么‘毒’?文明。是的,文明。人们越来越文明起来的行为让陋习先生无处可躲。人们会在口袋里备好纸巾以备不时之需,人们会在停车线后安静的倒数红灯秒数,人们会在公共场所主动控制自己的音量……陋习先生中了一种名为‘文明’的毒,然后他死了,连影子也烂在棺木里。现在,我代表陋习先生对大家来参加他的葬礼致谢。希望人们能够就这么一直文明下去,陋习先生才得以安息。”

散场,我走出殡仪馆。天色暗了,看着飞向远处的乌鸦,正如陋习远远地离开了。

我也看见人们嘴角的笑容深了,我相信那是他们由衷的欣喜和对未来的自信。

这恍然如梦的经历,哪一天才能变为现实呢?

老师点评:读完这篇文章后感到小作者有高超的修改才能和深厚的文学功底,修改后的文章内容更加地具体生动了,思路更加地清晰明了了,尤其是按老师评语中的要求去改的第一、三、五节,读后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感受到了殡仪馆内那种庄严肃穆的气氛,改后的第四、五节之间的过渡也变得自然连贯了,结尾处把“!”改为“?”更引人深思,再加上文章标题引人,构思新颖,以给陋习先生过“葬礼”的形式来展现人们对陋习的深恶痛恨,有丰富的想象力,堪称一篇佳作。

辅导教师:李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