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老师说我是她的得意门生呢!”
这是下晚自习的儿子对他妈说的第一句话。
同事介绍说,孩子是蹦着跳着跑回家的,那种兴奋劲就别提了。这只不过是一次小小的物理测验,老师看孩子都做对了,就随口说这么一句话。却没想到会在孩子心里产生如此大的反响。兴奋和激情充斥在孩子每一个细胞。
听同事介绍这情况,作为老师的我也在感叹,老师的赏识像魔法一样,对学生影响真是太大了!孩子带着这种热情投入到下一步学习中,能学不会,学不好吗!
由此可见老师平时的言行很重要。平时,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举动,学生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会在孩子心里产生变化。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如果老师批评一句,学生就会不高兴,产生沮丧悲观失望情绪。课堂上表现得无精打采,对老师产生敌对情绪。老师讲的内容似听非听。一会儿眼睛顶着窗外,一会儿低下头看着桌面,或者干脆趴在课桌上,红着脸一言不发。而得到表扬和鼓励的学生,心事愉悦的、兴奋的、积极向上的。学习劲头更足,更容易配合老师的教学。老师每提出一个问题,这些学生会更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他们感觉学习是快乐的。
天长日久,经常得到批评或者被老师忽视的学生,对学习就会不感兴趣,对老师和同学也会渐渐冷漠,甚至以旁观者的身份坐在教室里。这也就是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之一吧。反之,时常得到老师赏识的学生,他们的心态应该更阳光,更有热情。对学习也会更感兴趣,成绩也会逐渐提高,慢慢走进优等生行列。
这让我想起“罗森塔尔效应。”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了一次有名实验:和助手来到一所小学,声称要进行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并煞有介事地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教师,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他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根本就是随机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且各方面都很优秀。
显然,罗森塔尔的“权威性谎言”发生了作用,因为这个谎言对教师产生了暗示,左右了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能力的评价;而教师又将自已的这一心理活动通过情绪、语言和行为传染给了学生,使他们强烈地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热爱和期望,变得更加自尊、自信和自强,从而使各方面得到了异乎寻常的进步。
在这里,教师对这部分学生的期待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因为他们受到了权威者的影响,坚信这部分学生就是最有发展潜力的。也正因如此,教师的一言一行都难以隐藏对这些学生的信任与期待,而这种“真诚的期待”是学生能够感受到的。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不止一次地采用赏识教育,也因此改变了许多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了学习成绩,改变了学生的精神面貌。去年一个学生激动说:“老师,你像妈妈一样鼓励我、教育我。我叫你妈妈吧!”
好话一句三冬暖 冷言一句三春寒 。不要说学生,就是我们大人也是爱听夸奖的、赞美的、鼓励的话。如果在一个人颓废、沮丧、失去信心时,我们适时安慰,说一些激励的话语。那么这个做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的人,也会信心百倍,干劲十足。也较容易完成任务。
所以,在学生犯错时,要少点大声斥责,多一些柔声细语;少一点讽刺挖苦,多一些赏识和鼓励。既让学生明白错在哪里,改正错误。又不伤学生自尊心,达到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