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昆·36.50
“认识”夏昆,缘于一次班主任培训。说“认识”,其实是单方面的,就像我“认识”成龙,“认识”董卿,“认识”邓子棋一样。
那是一个下午,吃过午饭就到会场听课了。会场设在某高校的体育馆,夏昆老师在体育场低处的运动场作报告,报告台前摆了几百把塑料方凳,我嫌塑料凳没有靠背,坐在了高处有靠背的看台上。
居高临下,俯视作报告的夏昆,戴着一顶黑色太阳帽,穿着一件深蓝色上衣,胡子拉碴。开口一讲话,声音低沉,并不是很有感染力。鄙人有个拙劣的习惯,中午必须睡一会儿,哪怕10分钟。夏昆那形象,那声音一会儿就把我给催眠了——靠着座椅睡着了。
一觉醒来,夏昆还是那副样子,还是那种声音讲着,讲着。仔细听,纵然没有上午的专家激情澎湃,豪情万丈,但开展的班级工作也颇耐人寻味。于是为了听得更清楚,学到真经,索性从高高的看台下到了底下的运动场地,坐在第二排的一个空位上。
夏昆讲他的诗词鉴赏课,讲他的音乐鉴赏课,讲他的电影鉴赏课……我渐渐听得入迷了。这个其貌不扬的专家还真不可貌相,他的学生可是高中哦,且不说赏诗词,这总是对高考有点儿帮助的。那赏音乐,赏电影岂不是不务正业?真个性,不由地对他肃然起敬。夏昆讲,无论你有哪方面的特长都可以开设这样的课,女教师甚至可以开打毛衣课,可以开刺绣课……不要只为了成绩单上几个简单的阿拉伯数字,一个没有个性的教师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财富。这些课程的开设,并不像人们想象的会影响学习,反而会促进学习。
哦,夏昆是可以仿的,只是仿的内容不同,我觉得这个专家离我们不遥远。
回到家里,在亚马逊网搜到了他的书《率性教书》,毫不犹豫点击了购买。书到了,见缝插针地看,两天功夫便看完了。透过文字,对夏昆有了更立体的认识——他就是我们中的一员。
他曾经经历的,我们正在经历;他曾经痛苦的,我们还在痛苦。我们是没有走出来的人,我们依然是沉默的大多数。
总觉得自己像另一种意义上的植物人一样活着。在2014年4月18日的微博上我这样写道:如同一片叶,被风吹落在水面上,既不是树的一部分了,也不是水中的鱼,也不是水中的虾,也不是其它的什么。叶就这样漂着,漂着,无根。我们活着,另一种意义上行尸走肉地活着,即肉体行走着,无精神上的“我”。
那种飘忽感让人恐慌,让人紧张。在夏昆的书里,我找到了答案“有时候我宁愿相信意识决定物质,因为没有精神的人只是行尸走肉!没有精神的民族只能醉生梦死!”
常常陷入深深的自责,总觉得专家有神器,把孩子教育得棒棒的,我却不能。假定每100个人中有1个人是笨的,假定随即抽样的100个人像上火车的安检机器能够检测出谁是笨人的话,我一定是那一个。读夏昆的书,给了我自信。他说“我不愿做这样的老师,以为教育可以替代一切,以为自己可以做到所有。我会承认,有很多我没有教好的学生,更有很多我教不好的学生。个人的力量总是微弱的,只要我无愧于心,就可以坦然面对了”。
夏昆不是那种让你听他讲时热血沸腾,离开他时立刻消停的人。是与我们不一样的人,也是同我们一样的人。夏昆·36.50,他和我们有着一样的体温,因了他的报告,你也可以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