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 ,要学会待人着想
当一个好行为变成习惯时,就会沉淀为内在的品行。
当一个人内在的好品行越积越多的时候,这个人就会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人。
所以,孩子,要从一个好行为开始。
----妈妈小语
晚上办事回来,已经九点多了,上到四楼,楼上有灯光洒下来,妈妈一步一步的上去,内心感到非常温馨,这一定是孩子爸爸为我留的灯光。
回到家里,孩子爸爸和孩子俩人正在开心的玩着扑克牌,推十点半,刮鼻子,父子一阵阵笑声从卧室里传来。
妈妈换好衣服,孩子就跑出来扑进怀里。
妈妈!孩子开心地喊着。
妈妈亲了孩子,然后问他,你不是说今天你的好朋友开明来咱们家玩吗?来了吗?
妈妈,来了,我们玩了一阵,就走了。看得出,好朋友的到来令他很开心。
他是怎么走的?你送他了吗?妈妈关切地问。
妈妈看到,孩子微笑的嘴角僵住了,慢慢地低下了头。
妈妈,我没有想起来。
妈妈的心里也是一阵愧疚。
孩子,这么晚了,外面黑黑的,你们是不是应该把他送出大院,或者送到他爸爸的单位。你看,开明走的时候,一个人,一楼楼道也没有灯,他会不会害怕?
孩子,你感到这件事做得得体吗?
孩子摇了摇头。
孩子,你想,假如你到别人家,临走的时候,很需要人送,可是别人没有想到,你自己会不会很害怕?他的父母会不会很担心?
孩子,时时处处都要学会待人着想啊。否则,你的心会越来越粗猛。妈妈看着孩子的脸,一字一顿地对他说。
平常要学会“自他相换”。多设身处地的替别人着想,这样做事就不会有事欠缺了。对吗?
孩子静静地点了点头。
给你讲一个故事吧,妈妈深吸了一口气。
从前,有个盲人在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人们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走路呢?”盲人说 :“ 我提着灯笼,既为别人照亮了路 ,同时别人也容易看到我,不会撞倒我。 这样,既帮助了别人,也保护了我自己 。”
孩子,你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事情,一定要替别人着想,替别人着想也就是为自己着想。关心别人,也就是关心自己这是一种善行。待人着想可以是人的心胸变得宽广,柔软,才会感知到快乐。对吗
弟子规上讲,身有伤,贻亲优,德有伤,贻亲羞。现在妈妈感到很羞愧,因为妈妈没有教会你待人着想。
妈妈,我错了,我要学会带人着想。
回头我们一起给开明道歉,好吗?
好的。孩子已经彻底知道自己的过错。
当孩子进入梦乡的时候,妈妈却一点睡意也没有,内心仍在自责和反省着。
妈妈深深感到,教育孩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很多道理不是讲一遍就可以了,而是要不断的提醒,不断地渗透孩子的心灵,才能够让道理扎根在他的心里,并发出嫩芽。
同时,妈妈也要勤带着孩子练习,用行为去带动和感染孩子,比如做事情要待人着想,要不断励力地去做,孩子才会在不需要妈妈提醒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待人着想。
孩子,当一个好行为变成习惯时,就会沉淀为内在的品行。当一个人内在的好品行越积越多的时候,这个人就会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人。
我的孩子,让我们一起,从一个好行为开始,好吗?
src="http://www.pep.com.cn/xiaoyu/jiaoshi/tbjxzy/kejian/xy4x/200804/P020080423509560164577.mp3" align="baseline" border="0" width="350" height="68" type="application/x-mplayer2"pluginspage="" name="MediaPlayer1" showcontrols="1" showpositioncontrols="0" showaudiocontrols="1" showtracker="1" showdisplay="0" showstatusbar="1" autosize="0" showgotobar="0" showcaptioning="0" autostart="1" autorewind="0" animationatstart="0" transparentatstart="0" allowscan="1" enablecontextmenu="1" clicktoplay="0" defaultframe="datawindow" invokeurls="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