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一年级作文 >

在读,在看,在想作文

2017-05-15 
在读,在看,在想——说说(二) 今天当当网上订了8本书:荣格《未发现的自我》、卢梭《爱弥儿》、马斯洛《动机与人格》和《
 

 

在读,在看,在想

——说说(二)

 

今天当当网上订了8本书:荣格《未发现的自我》、卢梭《爱弥儿》、马斯洛《动机与人格》和《马斯洛谈自我超越》、铁皮鼓《冬去春又来》、吴蓓《请让我慢慢长大》、柴静《看见》和阿莫纳什维利《孩子们,你们好!》,还想订阿莫纳什维利的《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可惜没货,先收藏了。2013.1.15

看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瑞德说,监狱是个怪地方,起初你恨它,逐渐你适应它,慢慢地,你又觉得你离不开它。老布身体获得了自由,灵魂却已被无可挽回的体制化。安迪始终不放弃对窗外自由的追求,他避免了被体制化。我们要救赎的,其实就是我们本身就拥有的。只是,你我愿意涉过那500码的下水道么?2013.3.8

看电影《热血教师》,但感觉不如看书,似乎有些假。只是两克拉克对教育的热情,把自己的身心融在孩子们的身心的那些表现,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扪心自问:我们真的热爱教育么?2013.3.17

今天中午开始读熊培云《自由在高处》,读了25页。在学校抽时间读了《给教师的建议》三条,并作批注,看了4月24日《教育时报》。晚上继续读《大秦帝国》(五)下。2013.4.28

继续阅读熊培云《自由在高处》,读到58页。穿插阅读梭罗《瓦尔登湖》自序。读《如何阅读一本书》并做读书笔记。睡前继续读《大秦帝国》第五部(下)。2013.4.29

五一假期,需做的事情很多,但还是有不少静心读书的时间,记下每日所读,也是对自己读书的一种督促。继续读熊培云《自由在高处》178页,觉得读写批评文字感觉挺好。《非理性的人》20页,不好懂。柯云路《童话人格》60页,触动很大。《如何阅读一本书》10页,摘抄重点词句。2013.5.1

五一假期开学,看孩子们怎么过五一的日记,三分之一说起每日看书,半是欣慰,半是失望,便和大家看我说说,简单记下自己每日读书情况,孩子们点头允诺。在校抽时间阅读《给教师的建议》2条,做读书笔记。中午睡前看《自由在高处》至192页。下午做饭,看《童话人格》10页。晚上睡前看《大秦帝国》(五)下。2013.5.2

读完柯云路《童话人格》,激发读心理学书籍与外国名著的阅读愿望;读完熊培云《自由在高处》,从中摘录二十多本书单,十多部电影单,近十首音乐曲目,对杂文时评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读完《大秦帝国》第五部,不能抑制悲伤,嬴政创新有余,守常不足。大政有成,民生无本。教育同理,不能无根啊!2013.5.13

开始读王崧舟《诗意语文》,读至60页;阿德勒《自卑与超越》,读至21页;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读至15页;《大秦帝国》第六部,不忍去读,仍跳不出感性阅读之樊篱,悲从心来,挥之不去;在校继续读《给教师的建议》并做笔记;零碎时间看《教育时报》和《读写月报新教育》杂志。2013.5.13

读阿德勒《自卑与超越》,阿德勒说器官缺陷,被娇纵,被忽视,最容易使人将错误的意义赋予生活。他们必须被赋予生活较好的意义。班上有这样一个典型的被娇纵的孩子,事事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容忍他人。今天惹出事端,如何补救,努力创设机会,使他增加对别人的兴趣,促进合作,懂得奉献,赋予他正确的生活的意义。2013.5.15

作为教师,常困惑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读完两年前买了《教师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心里却怅然若失,有浪费时间的感觉。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从主体到所处环境,我究竟想从中有何收获?还不如多读读教育心理学书籍,从根本上了解孩子。读书非经典不读,到现在我似有体会。2013.5.18

读完阿德勒《自卑与超越》,原名为《生活对你应有的意义》,是一本很好的心理学研究书籍,对家长和教师而言,从根本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他指出器官缺陷,被娇纵,被忽视这三种情境最容易使人将错误的意义赋予生活。合作、奉献,增加对别人和社会的兴趣,才是帮助他们修正对待问题的方法。2013.5.21

读完《大秦帝国》,一周来晚上睡前换了好几本书,都不在状态。三个月没上当当,订了外国名著《飘》、《安娜卡列宁娜》、《简爱》、《茶花女》、《杀死一只知更鸟》、《1984》和《资中筠全集》五本。感谢代修鹏老师推荐。2013.5.30

近两周来,读书或者是有些贪多,也或者是不知道自己真正的需求是什么,桌边床头散落着近十本书,拿拿这本,翻翻那本,还是觉得不够入心。这两天,终于找到在什么时间段读什么书的感觉。早上做饭时间,读孙绍振《名作细读》,在校时间读《读写月报新教育》杂志和卢梭《爱弥儿》兼做读书笔记,午睡前读小仲马《茶花女》,晚上读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兼做读书笔记,晚睡前读克里希那穆提《生命之书》。在读,即好。2013.6.8

今天受邀到县教科所当2013“读书达人”海选的评委。16个选手,应该是各个辖区选拔的热爱读书,并且有良好读书体验的孩子们吧。可是总是觉得不是那么让人兴奋,或许是我要求太高?其中虽有几个孩子感觉还行,但总觉得缺少些什么。细思考,感觉问题有三:一是阅读面狭窄,阅读不深,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二是兴致阅读占多数,多是轻松愉悦类的书籍,老师指导不够。三是表达能力不够,语言组织散乱,不能很好的与评委老师对话。2013.6.19

这段时间晚上睡前开始读外国名著。读完《茶花女》和《简爱》,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情节,再读,仍会落泪,但是侧重却不同,流泪似乎是自然而然,不是被情节所打动,多了些从人格分析的层面去思考,探求人物的内心,并且也能够自然而然向教育思考而靠拢。2013.6.25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