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学习了分数乘法,这一单元又学习了分数除法,这两种类型的题结合起来,对一部分孩子来说弄不清到底是用乘法还是除法,说到底,主要是孩子不会分析数量关系。针对这个问题,结合我班学生的情况,我专门设计了两节“分析数量关系”专项练习课。
第一节课:老师讲解与提问、学生讲解与练习
上课之前先在黑板上写了一些题:左边圈住的4道题是“热身”,只要理解了这4道题的含义,会求括号里的数,这节课的重点已成功了一半。旁边的8道题是本节课的要分析的专项练习,通过分析数量关系,这8道题都可以转变成左边4道题的形式。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先让学生说一说左边4个式子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再说一说如何求出括号里的数,最后自主完成、汇报。
其实,第1个式子和第3个式子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书写格式不同,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第2个式子和第4个式子表示的意思也是一样的,都是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是多少。
汇报:
第1个式子表示求2|3的3|4是多少。2|3乘3|4等于1|2。
第2个式子表示已知一个数的1|3是1|9,求这个数是多少。用1|9除以1|3等于1|9乘3,最后结果是1|3。
第3个式子表示求2|3的1|4是多少。2|3乘1|4等于1|6。
第4个式子表示已知一个数的1|2是3|8,求这个数是多少。用3|8除以1|2等于3|8乘2,最后结果是3|4。
第二环节:探究数量关系。
第1题 1|3的1|9是( )。
师:谁来说一说这道题是求什么?如果把所求的数用括号表示,能不能写成向左边一样的算式?怎么写?
生:这道题是求1|3的1|9是多少,用1|3乘1|9,然后算出等于多少。1|3×1|9=( )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作出相应的板书。
第2题 1|9是1|3的( )。
师:谁来说一说这道题是求什么?如果把所求的数用括号表示,能不能写成向左边一样的算式?怎么写?
生1:这道题是已知1|3的几分之几(或几倍)是1|9,求几分之几(或几倍)。
生2:这道题也可以说已知一个数的1|3是1|9,求这个数。算式可以写成 ( )×1|3=1|9。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作出相应的板书。只是形式有些不同
1|9=( )×1|3。
第3个小题 ( )的1|9是1|3。
根据学生的汇报,师板书( )× 1|9 = 1|3。
师:观察这3道题和对应的算式,有什么想说的?
生:这些题可以写成算式的形式,题里面的“是”字是算式里的“=”。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你会求出括号里的数吗?
生自主解决,然后回报。
第三环节:尝试练习
师:第4小题能不能写成算式的形式?如果能的话,“=”在哪里?
生:能写成算式的形式,“是”字变成“=”,算式是()×5|9=75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如何计算括号里的数呢?
生:75除以5|9。
师:第5小题能不能写成算式的形式?如果能的话,“=”又在哪里?
生:能写成算式的形式,“是”字变成“=”,
算式是24=()×2|3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如何计算括号里的数呢?
生:24除以2|3。
师:简单吗?
生:简单。
师:请你按照刚才的方法,把下面的6、7、8题写成算式的形式,然后求出括号里的数。
学生自主解决后,师生共评。
第四环节:问题延伸。
师:在数学上,除了“是”字可以变成“=”,你还知道那些字可以变成“=”吗?
生:等于、相当于。
师:非常好!能举一个例子吗?
生:35相当于一个数的1|2,这个数是多少?
师:谁能写出一个算式?
生:35=( )×1|2。用35除以1|2可以求出这个数。
师:同学们真棒!除了“是、等于、相当于”可以写成“=”,“占”字也可以用“=”表示。比如:杨树有45棵,占了柳树的3|4,柳树有多少颗?如何用算式表示这个问题?
生:45=( )×3|4,这里的( )表示柳树的棵树,要求柳树的棵树用45除以3|4。
第五环节:总结收获
师:孩子们,你知道吗?我们通过分析列出的这些带括号的算式叫做“等量关系”。那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今天学习的方法真好!先找出“=”在哪里,然后列出“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求出括号里的数。
第二节课:测试与讲评、改正与反思
出一张小页,测试25分钟,然后学生相互交换试卷,老师一边讲评,学生一边批改,共用10分钟。剩下5分钟学生检查自己的小页,有错误的改正,并总结错误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