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人物站立起来 
初入作文之门,常遇到的问题就是:写不出人物的个性,作文中的人物常常是平面的,不能活灵活现地在读者面前站立起来。如何使人物栩栩如生,如何让人物的灵魂清晰直观,做到“五有”是关键。
一、心中有爱
心中有爱,眼里才会有人。老师和家长,要用自己爱的行动养成学生爱的心态,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和心理需求,也许是一个充满关怀的眼神、一个给孩子鼓励的举动,一句轻轻的询问,就会让孩子的心里充满阳光。爱是教育的基础,教育孩子理解爱、滋生爱、传递爱,这就是为人师长、为人父母的睿智之处。心中有爱,但不能是肤浅的爱,要明白爱是一种品德和责任,爱是一种能力和智慧。这就需要我们用爱心去悉心地引领学生不断地践行对生活的热爱,把学生引向大量的阅读或直接的生活里去,使他们的心智活跃在一个“真实丰富而广阔的生活背景”中。孩子心中有了爱,他们便会用爱的目光关注生活,关注人生,发现自己感动的事,并施爱于社会。因此,老师、家长要和孩子一起锤炼爱心。只有具备爱的感情,才能写出感动人的文章来。
二、眼中有貌
写人,你的眼前要始终清晰地浮现出主人公独具特点与性格相符的外貌体征。施耐庵写《水浒传》,把一百零八将的绘像悬挂在墙上,每日依次凝视观察,他写到哪一个人,哪一个人物的相貌性格就活跃在他的眼前。要把人物写活,外貌描写的作用不可低估。对主人公精当独到的外貌描写,不仅有利于再现人物形象,深化文章的主题,而且会给读者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如《“柿把儿”老师》一文中,开篇对语文老师的一段外貌描写:“他姓赵,个子很矮,比拿破仑肯定还矮几厘米。满脸的青春美丽豆。小小的眼睛上罩幅近视镜。厚厚的嘴唇上蓄着两撇小胡子。”寥寥数言,一个其貌不扬的、憨厚正直的老师形象便活现在读者眼前。这比不论写谁都是清一色的“黑黑的头发、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子、红红的嘴唇”不知要精彩多少倍。而后者就是典型的无特色肖像描写,属于败笔。当然,小作者这样写老师的“丑”,并不是丑化老师,而是为下文表现老师的“美”做铺垫,是先抑后扬,为下文蓄势。
可以说,只要留意,很多优秀的肖像描写范例俯拾皆是。在阅读中,我们要经常联系全文,认真地分析研究这些各具特色的外貌描写佳句,慢慢地你就会有所感悟,有所启发,从而提高捕捉人物独特外貌的能力,做到“眼中有貌”了。
三、脑中有魂
写人物的目的就是要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思想风貌、情感世界,也就是要表现人物的灵魂。这个“魂”,应该是能够反映生活乐趣、美好心灵、健康成长、文明品质、社会风貌、歌颂正义等的。脑中装着人物的灵魂,把它放到社会大背景之下,考察其烛照社会、影响读者的程度,将决定你作文的力度和深度。
比如《“柿把儿”老师》一文吧,“柿把儿”老师的“魂”是:“柿把儿”老师为了他爱的学生,放弃了来之不易的爱情,也放弃了一个升迁的机会。这种“舍自家、爱大家”的“大爱”品质是很有震撼力的。把握人物的“灵魂”,靠的是勤观察,细分析。尤其是对自己经常接触的人,如父母、老师、同学等,要从细微处发现他们的美好品质。这样,你笔下的人物一定会站得直、立得稳。
四、手中有事
“人因事显,事在人为”,写人离不开记事。人物的性格特征、思想品质无不通过事件表现出来。因此,在写人之前,一定要广泛搜集与反映人物灵魂密切相关的事件,事件越多越好,越详实越有价值,这就是所说的“手中有事”。
一个人每天都在经历着各种各样的事,但是,很多事与文章要表现的主题关系不大,这有那些新颖独特、不落俗套的事例才最具表现力。动笔之前,可以对自己所占有的材料进行梳理选择,逐个考察,哪件事最有新意,最能感染人,最贴近主题,就作为重点材料;哪些事应作为辅助性材料,只需要简单交代,必须心中有数。如果选择的事很一般,甚至是别人早已经写滥的材料,那文章就索然无味了。如不少同学写老师,喜欢选“老师冒雨送学生回家”、“老师带病上课”;写妈妈就选“妈妈送我上医院”;写同学就选“考试时同桌要我传卷子”;写做好事就选“送老大娘过马路”“乘车让座”…这样的材料都是“老熟脸”,好像几辈子之前就用过了。我们要求选材要遵循的原则是:人有我新,人新我奇,人奇我特。有一个同学写《心中的父亲》,就选择了“陪着父亲打点滴”这件细微的事,来表达父爱。虽然事情十分平常,但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而《“柿把儿”老师》选的是:老师的“语病”和老师为了学生而放弃爱情的事。读来有催人泪下的效果。
五、笔中有法
当前面的几点都做好之后,就要考虑写作方法了。巧妙地表现手法能够使文章锦上添花。而拙劣的写作形式会使前期准备付之东流。因此,笔中有法也是写好人物的重要一环。
写作方法涵盖的内容极其广泛,大到布局谋篇、详略安排、过渡照应,小到遣词造句、对比衬托、修辞炼句…不一而足。写作技巧的掌握不是讲授所能立竿见影的,必须通过同学们广泛的阅读、感悟、积累、练笔来逐步培养。但是有一点要注意,在写人的文章里,对人物事件的记叙方式,是采用简单叙述,还是具体的描写,其表现效果会有极大的差别。尤其是细节的刻画,是产真实生感人效果所不可缺少的。因此在谈其它写作手法之前,写人作文一定要抓住“细节描写”。
注意了以上五点,你笔下的人物就应该能够从字里行间站立起来了。
附: “柿把儿”老师
他姓赵,个子很矮,比拿破仑肯定还矮几厘米。满脸的青春美丽豆。小小的眼睛上罩幅近视镜。厚厚的嘴唇上蓄着两撇小胡子。
第一堂语文课,他自我介绍说:“我嘛,就这副尊容,是吧!好也好不到哪里去,差也差不到哪里去。是吧!”就那一堂课,有心的同学做了次不完全统计,他总共说了180个“是吧”,平均每分钟4个。于是大家暗地里叫他“是吧”老师。因“是吧”与“柿把”谐音,而这里多的是柿子,所以,大家就管他叫“柿把儿”老师。
以后上课,他上面说一个“是吧”,同学们在下面学一下。有时,他还没说“是吧”,同学们就先说了。他很生气,却不好发作。谁叫他满嘴“是吧”呢?有一次,他真的生了气,一甩教鞭训斥大家:“以后,只许老师说‘是吧’,不许你们说‘是吧’,谁再说‘是吧’,就滚出去。”“柿把儿”老师从来没发过这么大的火,这一下把大家给镇住了,教室里变得鸦雀无声。谁料,他最后又来了一个“是吧”!教室里“哄”的一声又笑成一片。气得他那两片小胡子一抖一抖的。这时候下课铃响了,他走出教室时,向同学们告别,竟说“老师再见!”同学们嘴张开了,还没出声,“哄”地又笑了。
他的课确实讲得不好,甚至可以说讲得比较糟。每堂课都在嘻嘻哈哈中结束,他走时,鼻尖上尽是细细的汗珠。可他的写作水平却出奇地好,还是市作协的会员呢!同学们常在报纸杂志上读到他的大作。老实说,在同学们心中的某个角落还装着对他的敬意呢!
他在爱情上是失败的。快30岁的人了,还孑然一身,听说谈过的不少,可没有一个成功的。近日,又有好心人给他介绍了一位,是文学青年,长得特俊,还是某局长大人的千金。姑娘因喜欢他的文章而爱屋及乌地喜欢上了他。他还有啥说的?连别的老师都说:“这家伙艳福不浅啊!”姑娘有个条件,要把他调到某局办公室,以后朝政界发展,前途大大的。这哪里是条件呀,分明是千载难逢的美事一桩。他倒好,说要考虑考虑。
那一天,姑娘笑盈盈飘进他的寒舍来打探结果。他望了姑娘一眼,低下头说:“我还是爱我的学生,我不能离开我的学生,离开他们,我就失去灵感了。是吧!”听了他的话,姑娘气红了脸,大喝一声:“去你的‘是吧’吧!”说着转过身“噔噔噔”走了。他望着姑娘灵动的背影,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儿,可终于没有流出来。
同学们知道这件事个个感动得直流泪,真想把“柿把儿”老师亲两口。
第二天,“柿把儿”老师去上课,发现讲桌上亭亭玉立着一个花瓶,瓶里插着一把鲜艳的野花,花茎上系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赵老师,我们全班同学都爱你,我们不能没有你。我们不再叫你‘柿把儿’老师了,我们以后要好好听你的课!”
“柿把儿”老师痴痴地望着纸条,眼睛眨也不眨,半天说不出一个字。只是那两撇小胡子在激烈地抖动。突然嘴一张,迸出两个字:“是吧!”听了他的话,班里静静地,没有一个人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