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中考作文 > 中考话题作文 >

我们需要携手同行作文

2017-04-28 
我们需要携手同行这几天,好像约好的一样,几个家长频频给我发短信,热议班级管理、学校教育。家长给我发短信,

 

我们需要携手同行

 

 

这几天,好像约好的一样,几个家长频频给我发短信,热议班级管理、学校教育。

家长给我发短信,我很感动,这是一种信任,也是家长重视教育的表现。这是好事情,有了家长的参与,有了家长的监督,学校教育、班级工作就不会偏离教育的大道,就会朝着“学生喜欢,家长信任,社会满意,教师舒心,领导放心”这个办学目标前进。

渐渐我也发现了问题:都是参与学校教育,家长的出发点是不一样。有的是建设性的,尊重学校,理解教师,参与协助,目的是促进学校工作;有的是牢骚型的,放大问题,求全责备,声讨老师,目的是让学校和老师适应她的教育理念,保障她的权利。

很感谢那些积极向学校献言献策,把好的教育资源推介给老师、学校,把孩子的感受及时反馈给老师、学校,主动配合班级教育、学校工作的家长。比如初中部的“乐乐妈妈”:她热情而不冲动,分享而不干预,一个心就是想协助老师把班级经营好。她和他家先生一起,为“班级图书角”捐赠价值2000多元珍贵图书,她积极协助班主任布置教室开展活动。她提出的建议,没有牢骚和指责,都不是问责学校和老师,都是为了促进工作,而且切实可行的,建设性的建议。我们读到的是鼓励和欣赏,我们获得的是力量和信心。

也能理解那些“放弃名校”“抛家舍业”,举家搬迁,携孩子来投奔新教育学校,对我们“期以厚望”的家长。她们的目标很明确,希望学校好,希望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她们有很多很前卫的教育理念和观点,有很多自己的标准和要求,她们希望学校教育按他们的方向前进。分享好的东西,追求好的教育,我很能够理解。

但是,我也很理解我们的老师,我们的环境。人不是靠对错来生活的,而是依靠习惯。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时间对,地点对,人物对。好的东西,放到合适的地方,才是好的。华德福好不好?非常好!能不能马上在中国大面积推广?我看不见得。小环境要适应大环境,小环境可以慢慢影响大环境。在中国办学,其实在任何地方办学,都是一样的,都必须是带着镣铐跳舞。理想主义是我们追求的目标,现实是我们立足的基石。很多事情,急不得!

改变教育先从改变教师开始,改变教师先从改变教师理念开始,入职那么多年的教师,根深蒂固的教育观念,能否一下子马上改变?我看悬。

我们认为是正确的东西,别人未必认为正确,因为文化背景不一样。即使别人也认为正确,行动的时候,也未必就能一以贯之。习惯是最近舒服区,习以为常的东西,改变是很痛苦的。

所以,新教育提出“寻找尺码相同的人”,就是希望新教育学校的老师们,家长们,是认同新教育的人。如果没有接触过也没关系,最好是一张白纸,或者能够放空自己的。

但是,作为一所公办学校,这并不容易。教师的招聘,教师的培训,这都是需要适应体制,适应环境,需要时间,需要过程。对于一所新建学校,目前最重要的,是先稳定,初步建立秩序,然后一点一点梳理规范。这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最需要的是齐心协力,最忌讳的是理念打架,各吹各调。急躁和冒进的结果,会让所有的人无所适从。

我一贯反对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过度关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明确的分工:学校教育以学习为主,同时促进学生素质的全民发展;家庭教育以培养做人为主,同时配合学校搞好孩子学习。我们求大同存小异,有分工,有配合,目标一致,步调一致。

如果人人都有一套理论,磨合期间又我行我素,需求不一样,观点不一样,互相碰撞,那就难免会混乱,孩子会无所适从。对家长的意见,如果学校每件事都唯命是从,强加给老师,那么多家长,那么多观点,又不完全一致,老师就难受了,也可能会集体不会教书了。因为手足无措嘛!被否定之后,还要担负教书育人的重担,我们可想而知,老师是会崩溃的。

更可怕的是,如果这些观点也渗透给了孩子。因为营养餐的配置问题,口味问题,有家长让孩子脱离集体生活回家吃饭,这本身也没有错,但是如果不能保证上课不迟到呢?因为老师的教法差异问题,家长有不同意见,而且振振有辞,孩子会不会不愿意参与教师组织的活动?因为孩子的自己习惯,请求老师对自家孩子特殊照顾,孩子会不会总想搞特殊,被照顾?

教育的不一致性,其实是在内耗。如果家长当着孩子面,再对学校工作,对老师教育教学品头论足的话,这孩子的教育一般是会出问题的。小孩子的学习特征是模仿,大人对老师的吹毛求疵,必然引起孩子的效仿。没有对老师的热爱和崇拜,小孩子在学校是很难教育的。

新教育的课程,经过这么多年的探索,已经臻于成熟。从浪漫到精确,从量的累积到质的提升,这是我们研究儿童心理,适应儿童发展需求的成果。有家长认为,我们的儿童课程过于浅显,为什么不让孩子背诵经典的唐诗宋词呢?(其实这完全是误解,教育是低起点,慢起步,循序渐进,逐渐提升,好东西在后边呢?在孩子身心发展最需的时候,到了中高端,《农历的天空》课程自然会有大量的经典诗词。)但问题是,目前你的非议和怀疑会不会影响孩子?孩子是很有智慧的,你的神情,你的态度,孩子马上就会解读,如果对课程都质疑,他还会积极去探索吗?

另一个方面,老师需要不断提高,这是方向。但是,如果拔苗助长,老师没有成长到那个水平,强制推行一条新的路子,这也是很危险的。只有没有恐惧的教师,才能带出没有恐惧的学生。教师被这个管理,那个规则限制,被这个投诉,那个训诫搅扰,沉不下心来,静不下心来,找不到自己,她如何能教好书育好人?

孩子的教育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允许孩子做自己,让他去自己经历问题,经历风雨,经历生活。老师的教学同样是这个道理,一定要允许老师做自己,只要不突破底线,要放手让老师按自己的教育理想教书育人。过多的条条框框,不仅会限制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还会让教师失去自我,疲于应付,最终受害的,不仅是教师,还有学生。

其实,孩子没有那么脆弱,他也需要经历一些人生挫折。所以,诸如孩子擦地板的问题,被老师批评的问题,被隔离惩罚的问题,只要不出格,不对孩子造成伤害,我们还是要尊重老师的决定,没有惩罚的教育是缺钙的教育。但是一定不能突破底线,不能伤害孩子身体,不能让孩子恐惧。这些问题,我会和老师们探讨的。

人啊,做什么事情,首先要做应该做好而且能够做好的,然后,要积极努力,创造条件,去朝着应该做好的不懈努力,不懈追求。

总之,我们做家长的,首先要做眼睛、耳朵,把我们看到的,听到的,真实的孩子表现和孩子感受反馈给老师,让老师参考,自我反思,自我调整;然后要做嘴巴,要步调一致地宣讲老师的教育理念,支持配合老师的工作;有时候,还要做老师的靠山。实行免费教育,严格执行国家收费政策,这是老师必须遵守的,但是,如果确属教育孩子需要,我们也是可以把有些活动支撑起来的,比如儿童剧演出,班级图书角,亲子共读,到大自然中探索,教室的美化和个性化装饰,以及参与学校课程开发,学校活动的申报做义工……

家庭和学校,家长和老师,我们的关系不是对立的,我们的目标都是一样的,我们需要彼此支撑,彼此协助,彼此成就。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