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沈石溪的成长研究报告
连秋硕
一、研究目的
自然界的野生动物在许多人看来是冷酷无情、凶残狂暴的,但在著名动物小说家——沈石溪笔下它们却是有血有肉、富有人性的。研究沈石溪的成长经历,学习他的优良品质。
二、研究方法
1、检索资料法:查阅有关报刊、书籍,上网查询。
2、问询法:询问老师、家人和朋友。
三、研究内容
生平·简介
沈石溪,原名沈一鸣,1952年10月生于上海亭子间。1969年赴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村寨插队落户,1972年调入当地小学当教员,1980年开始从事业余文学创作,主要以创作动物小说为主。1985年出版的小说集《第七条猎狗》以其独特的视角,明朗而优美的语言,向人们展示了一只知恩图报的猎狗赤利,荣获首届全国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随后又以《一只猎雕的遭遇》、《红奶羊》再次获奖,写出了许多优秀的动物小说,被人们称为“中国动物小说之王。”
作品·风格
戏剧化的情节
沈石溪的动物小说,不论短篇、中篇或是长篇,故事的情节发展十分戏剧化。例如在《斑羚飞渡》中, 当羚羊群被猎人与猎狗逼到伤心崖时,本以为故事就此结尾,谁知老羚羊牺牲自己,用自己的身躯帮年幼的羚羊成功飞渡伤心涯,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爱的赞歌。这戏剧化的结尾,使老羚羊们的形象深深地印在读者的脑海中。
弱肉强食的生存规则
读沈石溪的小说,你就会发下他笔下的动物几乎都有成为强者的意识 ,例如在《红飘带狮王》中的红飘带,野心勃勃,处心积虑,历经艰难最终当上了帕蒂鲁狮王。沈石溪想通过这些作品告诉读者现实生活的残酷,希望他们都具有竞争意识。
赋予动物人性化
沈石溪笔下的动物,虽然凶猛、残暴,但人性化十足。例如在《警犬拉拉》中 ,沈石溪给拉拉赋予人性化,当拉拉发现追捕的毒贩竟是曾经的救命恩人小燕时,并没有及时给大漫发警报,而是想起小燕以前的恩情,内心经过激烈的斗争,最终才决定将罪犯绳之以法。
疑难·解答
沈石溪只是一名普通的下放知青,为什么最后会成为著名的动物小说家呢?带着这个疑问我又上网搜寻资料,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沈石溪被下放到云南西双版纳,住在一户傣族老猎人的竹楼,跟随老猎人在原始森林中捕猎,了解许多野生动物的知识,为之后的创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四、研究收获
通过这次的深入研究,使我更加全面地认识了沈石溪,也从他的书中学到了许多良好的品质。
知恩图报
混血豺王白眉儿当上豺王后,遇到了曾经帮助过自己的母豺——兔嘴,尽管兔嘴双目失明,但白眉儿不嫌弃它,尽心尽力让兔嘴过舒适的生活。
从它身上我学会了做人要懂得知恩图报。我们这些生活在蜜罐里的孩子们,总是认为父母所给予我们的一切是理所当然,却从不知感恩。今后我要学会感恩:感谢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感谢老师给予我们知识;感谢大自然给予我们环境……
相信自己
阳光大马戏团的陪练演员板子猴虽然奇丑无比,但它并没有自卑;虽然经常挨打,但它并没有放弃,最终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成功。
从它身上我学会了做人要相信自己。即使学习很差,经常被家长和老师批评;即使身体有缺陷,经常被别人瞧不起,也要学会相信自己,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五、问题质疑
《狼王梦》中有一篇小说,写到“我”误杀了公狼,后来披着狼皮,乔装作公狼回到山洞,并且获得了母狼的信任,于是每天为母狼送去食物,直到后来狼群迁徙时,“我”才知道,其实母狼早就识破了我的真面目。这篇小说有很大的穿帮现象——再大的狼皮,也是没法装进去一个成年人的,即使装得进去,那也会破绽百出,经不住推敲的。这篇文章显然违背了生活的真实性。但愿这是一个大作家的笔下的小疏漏。
六、附资料整理
文学作品
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品藏书系
第一季
《第七条猎狗》
《最后一头战象》
《再被狐狸骗一次》
《和乌鸦做邻居》
《戴银铃的长臂猿》
《斑羚飞渡》
第二季
《雪豹悲歌》
《骆驼王子》
《鸟奴》
《狼王梦》
第三季
《双面猎犬》
《疯羊血顶儿》
《黑熊舞蹈家》
《混血豺王》
第四季
《一只猎鹰的遭遇》
《王妃黑叶猴》
《红飘带狮王》
《雄狮去流浪》
第五季
《野犬女皇》
《象母怨》
《兵猴传奇》
《残狼灰满》
第六季
《大鱼之道》
《白象家族》
《牧羊神豹》
《虎娃金叶子》
自评:沈石溪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他笔下的动物总是那么的生动形象,读他的书总能学到许多优秀的品质,我查阅了许多资料,用了一下午的时间终于完成了这份报告,希望得到博友的批评指教,同时也感谢小城说雨老师对文章的指导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