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什么角度设置悬念?
(作文两地书25)
【妮妮来信】
小城老师:
您的回信——《说说悬念技巧的运用》——收到了,谢谢老师对悬念问题的深入浅出的讲解。妮妮还有个不情之请——想让老师结合范文,讲讲“从什么角度设置悬念”的问题。妮妮谢谢老师啦!
你的学生 妮妮
10月29日
【小城说雨的回信】
妮妮:
你这种穷追问题的精神,我很欣赏。普列汉诺夫说过:“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为了感谢妮妮的勤学好问和善于提问,我很乐意给妮妮解说一下“从什么角度设置悬念”的问题。
正好,我刚读过吉葡乐的童话,她的《猜》一文,就从多个角度设置了悬念。咱就以《猜》为范文来讲这个问题。那么,妮妮先读一遍这篇文章吧。阅读时,要细心体察,这篇童话故事,在哪些地方设置了悬念哦。
猜
那儿的人都不会自己生小孩,等成年以后,想养小孩,就去木偶的山谷领养。山谷里的木偶犹如草木——是自己从土里长出来的。每一个木偶长成的时候,它的心里就形成了自己的名字。
你去那里领养,问它叫什么名字,它若是中意你,就会如实告诉,你喊它的名字一声,它答应了,就会变成一个真正的小男孩或者小女孩,牵着你的手,喊你爸爸或妈妈,它就是你的小孩了,你们的亲情也就由此建立了。
那一天,羽吉也去领养小孩,早早到了木偶的山谷。
“你叫什么名字?”羽吉站在一个木偶前问。
“猜。”
被问到的木偶瞪着大大的有点空洞的眼睛轻声说。
这——羽吉想,怎么可以猜得到呢!它也许不想被自己带走吧!仔细看看,木偶的嘴角似乎还挂着一丝嘲讽的微笑,羽吉好象被伤害了自尊。原本,羽吉的心里有很多美丽的名字,比如:荟菜、透明的小瓶、蝴蝶的翅膀、云缎、星卉……可是,木偶的名字是不可以根据的自己的感觉乱叫的,据说,如果叫错了,那它再也变不成真正的小孩,只能永远是一个木偶,或一截埋在土里的木桩。
旁边一个女人正在问一个别的木偶,“你叫什么名字?”
“西子。”
那个木偶愉快地回答。
“哦,西子。”
那个人喊了一声“西子”,那个木偶就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小女孩,跟在女人的身后,乖顺的拽着她的手,走了。
这里是木偶丛林,羽吉想换一个木偶试试,可是,当羽吉要离开的时候,又瞅了一眼这个木偶,依然瞪着大大的、有点空洞的眼睛……不知为什么,羽吉的心被拽了一下。以前羽吉跟姐姐也来过这里,那时这个木偶就存在了。木偶不是总有机会的,羽吉在心里暗暗为这个木偶感到惋惜,心也一下一下地疼起来。
抱着试一试的想法,羽吉又问了一次。
“你叫什么名字?”
好象是犹豫了很久,木偶终于小声说出了口:
“……猜。”
羽吉看着木偶大大的、有点空洞的眼睛,说不出的失望。
也许是要故意气气他(她),羽吉很快走向下一个木偶,“你叫什么名字?”
“灯花。”
下一个木偶细声细气地说。
“哦,灯花。”
羽吉叫了一声,下一个木偶就变成了一个漂亮的女孩儿。拽着羽吉的衣服,咬着指甲盖,一步一趋地跟着羽吉。走过刚才那个木偶的时候,羽吉瞟了它一眼,大大的、有点空洞的眼神,渐渐升起一团水雾,它的心是要碎了吗?听说总不被用名字唤醒的木偶,就会在等待中心碎。那么它就永远只是一个真正的木偶了。
羽吉的心很沉。
夕阳在身后,他牵着灯花的小手,影子一大一小,他们踩着自己的影子,走路。
“你叫什么名字……猜……你叫什么名字……猜……”羽吉嘟哝着,从来就没有见过这么傻这么执拗的木偶。可是,走着走着,羽吉想起什么似的,狠狠地拍了拍自己脑袋,抱起灯花往回跑。
啊……唷……还好,那只木偶还睁着大大的、有点空洞的眼睛,它的心还没碎……
“你叫什么名字?孩子。”羽吉的声音有点发抖。
“猜。”木偶很平静地回答。
“哦,猜,猜。”
羽吉喊了两遍木偶的名字,羽吉说,“我终于想到了,你的名字叫‘猜’。”
猜的眼睛里流出两滴清亮的泪。
霎时变成了一个有点羞涩的好看的女孩子。
设置悬念的角度,常见的不外乎以下几个:①从人物某一时刻的神态、言行、心理描写来设置;②从环境、场面描写来设置;③从记叙一段情节来设置;④从贯穿全文的一个线索来设置。
《猜》这篇童话,都是从什么角度设置悬念的呢?
1、从记叙一个情节的角度来设置悬念。故事一开始,就叙述:那儿的人不生孩子,要去木偶的山谷领养。山谷里的木偶长成的时候,就形成了自己的名字,只要你问看中的木偶叫什么,叫他(她)一声,如果他(她)也中意你,便会答应,接着变成可爱的孩子,叫你爸爸或妈妈,跟着你回家。这段文字,就是从记叙一个情节的角度来设置悬念的。读着开篇的文字,我们心里会生发出疑问:木偶们会自己生成什么名字呢?他们将发生什么离奇的故事呢?难道还有不愿意变成孩子的傻木偶吗?这些问题牵动着我们的心。
2、从人物某一时刻的神态角度来设置悬念。这篇童话中,有这样一句描写:“木偶瞪着大大的有点空洞的眼睛”值得我们阅读时注意。这个多次被提到的细节,其实,就是一个大大的悬念:木偶本来应该为变成一个有生命的孩子而期盼、惊喜,眼睛里应该充满着渴望,可是,这个木偶为什么会有一幅近似于绝望的表情呢?这里在暗示读者什么呢?
3、从贯穿全文的一个线索来设置悬念。这篇童话有一个线索,可能你已经猜到了,对,就是“猜”这个回答。开始,我们会认为这个木偶调皮,故意让领养的人来猜她的名字;当羽吉再次抱着希望问她名字时,回答还是“猜”,羽吉的失望,让我们揪着心。羽吉生气领养了另一个木偶,但是,他放不下心,在回去的路上,羽吉突然有所感悟,于是就有了第三次询问“你叫什么名字?孩子”,这时,羽吉很紧张,他的心也是提着的,他害怕自己的判断万一失误,会让木偶永远变不成真正的孩子。然而,谜底揭开了,她就叫——猜!直到这时,我们高悬着的心才踏实地落下来。用线索设置悬念,就叫“牵一发而动全身”。
4、从场面描写的角度来设置悬念。其实,这篇童话也从场景描写的角度来设置了悬念。请你细细地寻找一下。对,“夕阳在身后,他牵着灯花的小手,影子一大一小,他们踩着自己的影子,走路。”羽吉要走了,我们的心也瞬间紧张起来。他这样一走,这个木偶的命运也基本确定了——“只能永远是一个木偶,或一截埋在土里的木桩”。这个时候,你是不是产生有叫住羽吉的冲动?于是,这个悬念紧紧地扣住了我们的心弦。
当然,这篇童话还从人物某一时刻的言行和心理描写来设置了悬念,我相信,妮妮通过自己的阅读,会发现这些悬念的位置。
以上的回答,但愿妮妮满意。
你的大朋友 小城说雨
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