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与岁月雕琢的奇迹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
初知《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是在当当网上,有一个评书有礼活动,为了赢得当当的购书赠劵我认真地阅读了相关介绍(呵呵,动机稍有不纯),但做问卷的时候十道题只答出了三道,看来拿奖券是无望了。好书引起的共鸣是强烈的,正好,本月我们学校的共读一本书活动发的就是这本书,看看网上的期限还有几天,便重拾信心,翻阅起来,渐渐地这本书在我心中掀起了“浪花”。
“阅读这本书是充满惊讶和感动的过程”
首先看到的是畅销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推荐哟,我读了觉得受益良多)的作者尹建莉所写的推荐序言,这句话是她写下的。尹建莉的这本书我认真读过,觉得她是一个有心有负责任的教育者,所以对她的推荐抱有信任态度,也希望能和她一样感受到这样的过程,阅读如果是这样的,是多么地享受啊!
序言中的这样一句话,就首先让我惊讶:“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作为一个小学教师我决定了什么,我应该怎样做,这个问题让感到莫名的压力。
老师可以带班级,但决定这个班级优秀或平庸的,是班上的学生。
书中的这一观点,首先给我一记“重拳”,是啊,有时我们会为自己班上的孩子,在上自己的课时守纪认真而高兴,但在其它课上,或某一日因自己的缺席而杂乱无章而深感自己的重要,但看了书中的论述,我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竟觉得有些肤浅和虚荣,一个好的班级应该是有一个上进、积极、浓郁的风气,并受到大家公认的正确价值观和时非观的引导,让孩子们能自已规范自己的日常言行,不会因为哪一个老师的暂时缺席而“面目全非”。要做到这一点真的不容易,在今后的班级工作中我会注重这方面的建设。
我想要奖赏和我取悦他人
书中雷夫老师用“六阶段”来引导学生学业的人格成长,可以让孩子伴随着自省的阶梯慢慢成为优秀的孩子。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我们要孩子有良好的行为表现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相信这么做是对的,不是因为害怕惩罚才去做;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行为得宜是应该的,不需给予奖赏。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规则固然有其必要性,然而在我们最景仰的英雄当中,有许多人之所以能成就伟业,正是因为他们不守规则。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你永远无法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能从对方的角度来看待事物……除非你能进入他的知体,用他的身体行走。仁慈爱有感染力的。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
晚上时读到了这一段,感觉有些困惑,感觉我们学校的老师们对于奖励学生的作法是很普遍的,各科老师甚至自己掏钱来给孩子们买奖品----棒棒糖、大白兔奶糖、巧克力、本子、书籍……奖励给成绩或表现优秀的孩子,但书中的观点认为这是一种“奖励症候群”,认为用礼物换取孩子良好行为的做法是危险的。早上我们在办公室讨论这个问题,大家认为奖励的方法不能一言蔽之,适当使用是有必要的。
对于第六阶段,雷夫老师认为是最难达到也是最难教的,说实话,我没有看太懂。雷夫老师也说道:第六阶段的行为无法教,也无法讲述,因为行为准则存在于个人的灵魂中,其中还包括一份健全的人格在内。
关于“经济学的天空”
整本书中最让我耳目一新的一章,关于国外小学生教育中注重对孩子的理财意识的培养,在杂志中有过阅读,四年级的时候,我曾效仿在班内用银行的点钞给孩子们发“奖金”,并举行“班级拍卖会”,一段时期以来,学生的积极性高涨。
看到雷夫老师的做法:第56号教室的学生都会在开学第一天申请一份工作,有教室管理员、银行、球具管理人、办公室信差、店员、警官等各种职业,每一份工作的薪资有少许差别。他们把薪水存入银行,必须用存钱支付使用课桌椅的费用:座位越靠前,费用越高,孩子们赚外快的方式也很多,比如做额外工作,反之他们偷懒会被罚款,老师还教他们使用支票,到月底,全班来一次疯狂的拍卖会,竞卖文具和礼券。
学生每个月必须支付座位的“租金”,如果孩子存款的金额为租金的3倍,就可以买下座位,拥有这个位子的“产权”。有些孩子甚至会刻意攒钱买下同学的座位,然后每个月向他们“收租”。聪明的学生在购买不动产之际,也开始了解所有权的价值。他们看到同学每个月为了付租金东拼西凑,而自己银行账户的存款却越来越多,就开始体会到父母赚钱的辛苦。同样,他们发现,拥有房地产后就会有多余的钱去参与每月举办的拍卖会,财富越积越多。几个月下来,他们也亲身体验了拥有存款与不动产的种种好处。
这种经济制度让孩子们和家长们在使用后爱上了它,在这种愉悦的情绪下,学生收获颇丰,正如,雷夫老师所说:我想教孩子们终其一生都能派得上用场的技能。
潜意识里,我肤浅地认为,教育体制的迥异会使在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上的格格不入。然而,拜读此书之后才发现:有魅力的教育殊途同归。尤其令人叹为观止的是,雷夫老师是个绝对的多面手。也许他不是全才,但他却可以将众多学科巧妙整合,犹如技巧娴熟的导演,把多种角色演绎得各具特色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