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催促不如规定时间
----我与儿子过招
不知是假期里的散漫生活给了儿子自我放松的理由,还是我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近段时间,儿子做起事情来慢慢悠悠,丢三落四,让我大为恼火!虽然我也是再三的催促“快点!”“快去看书!”······可是,儿子的反应只有一个“好。”“等一会儿。”答应的挺好,就是不去做。怎么办?要开学了,这种习惯可不能带到新学期里。=_=思虑再三,我决定用智慧战胜儿子的散漫。
事件一:
9:00就要开始学习葫芦丝了,我们必须8:40就从家里出发,可是,我8:00就盛好的饭,儿子还没有来得及吃,用他爸爸的话说就是“我们都吃晚饭走了二里地了,他还没有动筷子。”在干什么呢?看电视,那叫一个聚精会神,眼睛都不舍得眨一下,更别说吃饭了。以往,我的绝招就是关电视,结果,闹的母子很不愉快,还得继续让他看。这次,我压压火气,面带微笑对儿子说:“上一次我们迟到了,这次决不能迟到,8:35准时出发(怕这招不灵,又迟到,所以故意提前了5分钟)。”说完,我就装作很忙的样子去干家务了,没想到,这招还真灵,我的家务还没有忙完,儿子就开始催了:“妈,快点,8:34了。”O(∩_∩)O~胜利!
事件二:
每次背《论语》的时候,儿子都是边玩边背,效果当然不好,不但他自己着急,我也在一边催促,发火。前几天,儿子又要背《论语》给我听的时候,我告诉他:“半小时以内背完今天的三条,就可以上网看一会博文,否则,今天下午不能去打乒乓球(要知道,乒乓球可是儿子的最爱呀!不让打球,简直比不让他玩还要难受。)”这下,儿子可真的有了动力,不到半个小时,三条论语背的是滚瓜烂熟,流利的很。O(∩_∩)O~我又赢了。
事件三:
近段,儿子的书桌上有书、乒乓球、乒乓球拍、毛笔、墨水、毛毡、玩具······只要他用到的东西,都放在了书桌上,简直像一个杂货铺,连趴下认真写字的地方都没有,我已经催促了他好几次,儿子每次都爽快的答应:“好,我等一会儿收拾。”可就是不动手,怎么办呢?鉴于前两次运用智慧的成功,我决定这次还是不动用武力。叫过儿子,诚心诚意的说:“宝贝,今天妈妈累了,你能帮我收拾一下房间吗?”我孝顺的儿子,不但把书桌收拾的干干净净,还扫地、拖地累得满头大汗。耶,胜利!
其实,仔细想想,在我们的面前,孩子就是孩子,生活中,我们的催促和唠叨,只能造成孩子司空见惯的心理,久而久之,自然失去效果。而规定一段时间,让孩子从容的做完;给孩子一个目标,必然有更理想的效果出现。而且,这样的要求,更能提高孩子的意愿,并且集中精力,专心致志的快速完成。
还有,当孩子按要求完成之后,别忘了及时的赞许和表扬:“你做得很好!”让孩子体会到成就感,从而培养孩子的自觉性,不再需要我们的催促,就可以自觉地完成。
朋友们,在要求孩子做任何事情之前,请运用你的智慧,给孩子一个目标让他去达成,就一切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