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孝不论多少 不分先后
母亲虽然在郑州生活十几年了,但她一个春节也没有在郑州度过过,并且还时不时地念叨着回家。这是我最不理解,也是对她最不满意的地方。也难怪女儿常开玩笑说姥姥“无情无义”。在这儿生活这么久了,一想起老家还是那么亲切、那么激动。
每年一入腊月,母亲就开始坐卧不安了。开始整理她的衣物,开始洗换她的床铺,更是每天关心天气预报,看看周口什么天气,光怕变天、下雪走不了。并且一天几遍地唠叨“您们快让我走吧,过了年可别再叫我了,我可不来了。”每年如此,一年比一年唠叨得利害。哪怕一家人正高兴的不得了,只要有一句话不太顺着她,她马上就会说:“让我走吧,我是一天也不想在这了!我是受够了!”一句话,把我们的功劳全部抹煞,我们真是前功尽弃。可是,过不了一时半会儿,她又没事了。有说有笑。哎,正拿她没办法。
作为女儿,我是尽我所能,让她充分享受她以前没有享受到的。我们全家一起到北京、北戴河旅游,让她穿五六百块一件的衣服,时不时地领她到饭店搓一顿,床上我给她铺盖轻软时尚的被褥,她喜欢看戏,我让老公买回了好多的戏剧碟片,她喜欢看《西游记》反复看,这个台看完再看那个台,她陶醉其中,边看边说边感慨。尽管我们很无奈,但是都顺着她。尽管我听见唱戏、西游记就几乎要崩溃。要说家中活计也不很多,洗衣、拖地加采购大部分都由老公承担,我和老公中午不在家吃饭,女儿求学在外,也没有很多的家务。我尽量不让她干较重的活,比如拖地、擦擦抹抹的。我看到她与别的老人在一起晒暖聊天儿,连我心里就是舒服的;如果看到她干不该她干的活我心里就非常难受,立刻会叫她停下来或者随手接过来自己干;平时,她会找一些布头缝缝补补地忙个不停,我们一家人的袜子她经常补来补去,(母亲80多岁了,眼睛不花,还能纫针,我还求她纫针呢!)尽管她补过以后我们大多都不穿了。有时我也会故意给她找些活让她干,比如让她缝小褥子,缠缠线绳之类的……连母亲自己有时都感叹:“我也不知道那世修来的福,想不到老了老了还有今天……”
我也知道,孝顺孝顺就是既孝又顺,老人顺了就是孝,就是顺着老人!凭我的感觉,我觉得母亲在我家已经习惯了,她心情很好,身体也好,在我家就很顺!她说想回老家生活那是违心的。
她经常历数在老家的好处,在家可以到大田野里散心,可以自己想吃什么就做什么,可以跟老伙伴们唠嗑,可以串门,可以赶庙会看大戏……
我们告诉她老家冬天有多冷,夏天有多热,儿女们外出打工,老头老婆们还要照顾孙子孙女有多艰难、友多劳累、又有多孤单,平时吃不好穿不好,还没有零钱花。可她哪里听进去我们的话?在她眼里,老家的苍蝇蚊子都是好的!更不可思议的是母亲每年回去都在我们面前拿足了架子、挣足了面子!每年回去我都给她换1000多块的新零钞,让她发压岁钱;给她买50斤瓜子50斤水果糖还有好礼物并开专车送她回去;到家后儿孙满堂、前呼后拥,她像老太君似的“趾高气扬”!我知道一辈子受苦受穷的母亲最需要的就是那种感觉,就是每年的“荣归故里”!如果她长年在老家,也就没有了每年的“这般荣耀”。所以,我就尽量地满足她。其实她在老家已经不习惯了,她并不想在老家生活,可每年都要说:“今年回去我可不来了……”之类的话,要我在她面前说尽了好话,说我们家如何离不开她,如果她不在家我们该是如何地失落,该是如何地想念她,每年春节后还要我们回老家亲自接她回来!
唉,可怜的老娘,她内心深处,始终不把女儿家当成自己的家,在女儿家生活不名正言顺,认为在儿子面前生活才是正理儿。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年岁大了,怕有病,怕死在这里火化……因为这事儿我们两口子曾向她表态说:“有病我们给您送医院治病;动不了我们伺候您,给您请保姆;就是病危了、不行了我们把你拉回家……您的一切我们包了!”可她却说:“那才不中呢,你是个闺女,家里还有你哥哥弟弟呢!人家会笑话死他们的。”说真的,我们家那口子对她真不错,连我妈自己都说比儿子都强;女儿更是懂得孝道,经常逗姥姥开心,做事哄着她顺着她。说到底,母亲还是没文化,是她男尊女卑的封建残余思想在作怪!
母亲一辈子儿多女多,经历了世间的千般辛劳,饱尝了生活的万般磨难,作为儿女虽倾尽所能亦不能报答之万一!我想,儿女尽孝不分先后,不分年龄大小,份量多少,更不应分儿子还是姑娘!!!我想尽我所能,让母亲尽量有一个幸福的、让她老人家满意的晚年!
可令我伤心的是老家大哥打回电话说,母亲今年说什么也不过来了,几个儿子媳妇都说好了,还给她兑了钱粮,买好了生活用品,还给她买了煤气罐、电热毯,铺好了松软的床铺……接着电话,我的眼泪就不由自主地流了出来。我不能接受妈妈不在我家的事实,妈妈是我们家不可缺少的成员,我离不开她!我们一家三口都离不开她!
自从听到说母亲不再回来的话,我近几天睡眠也不好了,梦中常常见母亲病了、死了,我呼天抢地,哭得死去活来,直到哭醒……现在也是眼睛鼻子也是酸酸的。
我们一家说好了,停几天,我们一起回去,无论如何也要把母亲接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