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一年级作文 >

第二次审视《体积和体积单位》——我的教学成长作文

2017-03-18 
根据学校安排,本学期我校的展示课分两个流程完成,首先年级组内全员参与听课、讲课、评课,然后按3比1的比例推
 

根据学校安排,本学期我校的展示课分两个流程完成,首先年级组内全员参与听课、讲课、评课,然后按3比1的比例推到学校展示。在出差之前我们组正好完成了第一个流程,我讲的是《体积与体积单位》。蒙受办公室老师的抬爱,我有幸参与学校展示。正好这次出差,听了19节精彩的课,再次审视我设计的《体积与体积单位》这节课,从教学环节的衔接、课件的呈现、教学活动的操作以及学生学习的评价等细节问题稍做了调整,我感觉比之前的设计更精细、更深入。在今天的学校展示中也受到了好评。反思整个经历,从内心感觉自己成长了许多,结合这节课,很想和大家交流我的思考或者说是自己的收获。

 

曾记得看过这样一段话:一堂成功的课,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而这堂课中所有教学环节都必须为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服务。课堂教学中的各环节应有一定的递进性和层次性,让学生尽可能的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做到学以致用。在第二次审视《体积和体积单位》这节课时,我认真揣摩了各环节的衔接,努力把环节间的过渡做到水到渠成。比如:乌鸦用什么办法喝到了水?生回答往水里放石子水面升高。我接着说我们就做个实验吧,通过实验验证了往水里放石子水面就升高。为什么往水里放石子水面就升高呢?我接着问。孩子回答石块在有空间。接着我们又做了一个实验,证明了积木也占有空间。除了石块、积木占有空间还有哪些物体占有空间?孩子们的回答很精彩。在回答中让孩子体会到物体不仅占有空间,而且还有大有小,那么,在数学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就叫物体的体积。一步一步很自然的揭示了体积的概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多的进入教师的课堂,并且给教学带来了不可或缺的效果,能把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容易理解。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我们要合理运用、巧妙运用,并且数学情景的呈现要有价值,不能牵强的运用。比如:《体积和体积单位》这节课中,在学生确定用小正方体测量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后,如果用小正方体动手实际操作,是很难控制的,也是不精确的。所以我采用多媒体演示,直观的突破了这一难点。还有,在理解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上,如果让孩子去摆的话,这是不现实的,所以动画演示又一次突破了这一难点。

 

数学知识的获得,学习经验的积累是靠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活动来实现的,所以在认识1立方厘米的时候,我让学生拿出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先看一看它的大小,再放在手里握一握感受它的大小,然后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大小,最后睁开眼睛再看一看它的大小。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充分感知、体会到1立方厘米的大小。

 

有效的课堂评价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它能使“学困生”看到希望,使优秀生得以发展。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我注重了对学生的评价。之前我告诉孩子要准备两样东西:自信和好心情。所以课前我对孩子说:从你们的声音、坐姿和脸上的笑容,老师确实可以看出你的自信和好心情,让我们要带着这份自信和好心情开始上课吧。让孩子满怀自信、轻松的进入学习状态。在上课的过程中,我结合孩子的表现有针对性的进行评价。比如:在经过小组讨论后,学生认为用小正方体测量大长方体的体积,并说出了合理的理由,我对孩子的评价是:你们真会思考,分析的很有道理,那我们就用小正方体来试一试。这样的评价即有肯定,又有鼓励,还有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再比如:孩子回答生活中体积大约是1立方米的物体后,我评价说你们真了不起,真是生活的有心人,看来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不仅表扬了孩子,还让孩子意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一次经历、一次成长,一节课的两次审视,让我收获了很多,不仅仅是对本节课的知识把握,更是以后设计教学的能力提升。感谢公开课!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