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回顾作文要求:
记忆中的童年是美好的,是充满着情趣的。在上次作文课上,大家已经用手中的妙笔把它写了出来。请大家回忆一下作文的要求有哪些。
(选择童年中最有趣的一两件事情把它写下来,要写清楚事情的经过,也可以写这件事情使你明白了什么。根据所写内容定一个题目,作文字数在四百字以上。)
二、 欣赏精彩题目,感受选材与定题之趣。
公布选材与题目新颖有趣的有:
《我怕吃药》 —— 冉晨馨
《偷喝可乐》 —— 李婉玉
《捉月亮》 —— 郑德宇
《种蜂蜜》 —— 王坤婕
《骑羊历险记》 —— 王安东
《我会“飞” 》 —— 张知雨
《蜂蜜是疼的》 —— 朱冠宇
《当回鸽妈妈》—— 史婉如
《日历全红了》—— 朱夏青
引导学生从这些题目中看出作者在选材与定题目的独具匠心之处 ,学习他们善于根据作文要求精心选材与定题的作文方法。
三、 欣赏精彩片段,品味语言的“趣之美”
1、 指读精彩片段
精彩句段
(1)、那是一条较大的鱼,它悠闲地在水面上游来游去,似乎没有发现危险已经降临了。我悄悄跟在它后面,一把把它抓住,鱼尾扑哧扑哧地拍打着水面,溅起的水花飞到了我的脸上。
(王磊)
(2)、晚上我连睡觉都没有睡好,一直在想:嘿嘿,明天我就能看到更多的鸡蛋喽!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兴高采烈地跑到埋鸡蛋的地方。“咦?怎么连个鸡蛋影儿都没有?”
(牛午婕)
(3)、进了屋刚坐下就听见五声炮响,我吓了一跳。妈妈也奇怪地问:“哪儿响的?声音这么大?”“好象在屋里。” 表哥接着答道。我忽然想起衣兜里的摔炮,心想:难道是......哎呀,惨了,赶快出去!我正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往外走时,只听见哥哥喊:“姑姑你看啊!”
(郝辰萌)
(4)、原来生活不会自理也会闹笑话的呀! (王浩)
(5)、我和老爸半信半疑地走进房间。果然不出我所料,一只贼头贼脑的小老鼠出现了。正如人们常说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你看,老爸一见老鼠,就来了个“饿虎扑食”。老鼠惊慌失措,夺路而逃,结果老爸扑了个空,头“砰”的一声撞到柜子上。好惨!
(刘美)
(6)、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本女侠因受不了肚子的号叫而偷偷潜进厨房,蹑手蹑脚地走向饭锅,张开饥饿的“魔爪”抓走那可怜的白薯,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王富俪)
(7)、我挑了一只合适的羊,把它牵出来,喂它吃草,给它喝水。等它吃饱喝足了,我飞身上羊,可还没等我坐稳,羊就吓得一蹦几尺高。
(王安东)
(8)、我还以为它在挣扎呢!我心理暗暗高兴,想:哼!你跟我较劲儿,还嫩了点儿!
(张怡)
(9)、我一怒,抽起调色盘一招“天外飞仙”——给他点五彩缤纷的颜色瞧瞧!他活像一个马戏班的小丑,嘿嘿,可就差一头卷发了。
(李东航)
(10)、我有点不知所措,忽然看见一个和妈妈发型差不多的阿姨,我就乐得一颠一颠地跑过去,搂住她的脖子说:“妈妈,我回来啦!”谁知仔细一看,她不是我妈妈!当时在场的人“哄”的一声全笑了。
(张一)
2、 评议精彩之处,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语言的生动有趣
3、 小结:
要想把事情写的充满趣味性,除了选材外,生动有趣的语言表达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可以用上合适的形容词,老百姓的口头禅,准确的象声词等等,它能让你的文章鲜活起来。
四、 欣赏精彩文章,学习具体描述事情的方法
师:“在你们的习作中,我发现了许多优秀的文章,它们不仅选材新颖,语言生动有趣,而且事情的经过描写的很具体,很清楚,给老师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如刘美的文章《人鼠大战》,刘青原的《我当“雪橇夫”》等等。下面我们来听一听刘青原的文章吧。
1、 刘青原同学朗读《我当“雪橇夫”》。
2、 同学评议:这篇文章留给你什么印象?你认为哪里值得你学习?你还有哪些建议?
3、 小结:
这篇文章能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把自己当雪橇夫时选狗、狗拉雪橇的过程写得生动有趣,而且非常具体,这为我们如何把一件事情写具体树立了一个很好的典范。
五、 评改“问题作文”,让其成为“趣文”
1、 出示一篇学生的问题习作《捕鱼记》,默读思考后形成自己的观点。
2、 将自己的见解与小组成员交流,引导学生既发现不足,也肯定优点。
3、 教师引导集体 ,分别从字、词、句、标点、段、结构、方面指导修改,重点指导学生如何使语言达到生动有趣,让整篇文章充满童趣。
(本篇文章存在的不足之处很多,如错别字多,标点符号错的多,句子不通顺的多,尤其是文章不够具体生动,读了以后感觉不到童年的趣味性。)
4、 小结:文章是修改出来的,掌握了修改的方法,才能使自己的文章锦上添花。
六、 总结
1、通过修改,你有什么收获呢?
(通过交流自己的收获,让大家对如何把这篇文章写具体,写得生动有趣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2、教师的话
同学们,这节课相信你们每一个人都收获不小,希望大家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以后写文章时,能做到精心选材,巧妙构思,准确地把握语言文字,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所做、所说、所想。这样你的文章也会象刘青原的一样,成为最优秀的。
板书设计:
童年趣事
《我当雪橇夫》 《捕鱼记》
选材新颖 选材不错
语言生动 语病较多
内容具体 内容简单
(趣) (无趣)
教学反思:
“童年趣事”是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作文训练。这篇习作要求学生选择童年时候最有趣的一两件事具体地写下来,字数在四百字以上,写完后认真修改。
“评改作文”课后,我对这节课进行了反思。我认为以下几点是本节课做得较成功的地方:
一、 紧抓“趣”字做文章,突破了重难点
选择趣事写趣文,文章要突出一个“趣”,只有选材有趣,语言生动,有幽默感,趣味性,内容清楚、具体才能使文章成为“趣”文。而这也是学生作文中的重难点,找准并突破它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在评讲课中,我紧抓“趣”字不放,在引导学生评议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评“趣”。如评议选材的“趣”,定题的“趣”,片段中“趣”,文章中的“趣”,并引导学生改文成“趣”。
二、“赞赏建议式”评价运用得当,既预防骄傲,有保护了自尊。
在评议佳作《我当“雪橇夫”》时,我不仅让学生谈文章的优点,也让学生谈对文章的建议,但也许是这篇文章在学生眼里是无可挑剔的吧,竟没有一个人说出来。不过,我的话也提醒了刘青原:再好的文章也有不足之处。这避免了她有骄傲的情绪。在评议李威同学的《捕鱼记》时,我并没有点出文章的作者,在文章存在很多不足的情况下,我首先让学生发现文章的闪光点:“选材不错”。然后再让学生评议不足之处。这也是在告诉李威同学再差的作文也有闪光之处,经过认真修改,一样可以成为优秀作文。既让他增加了自信心,又保护了他的自尊。
但是这节课也有遗憾之处:
一、 教案设计精心,但课堂考虑却不周全
1、 欣赏精彩题目,体会选材之妙一环节,没有充分引导学生去体会“趣”。
2、 在欣赏刘青原的文章时,因为文章的确比较成功,所以在让学生提建议时,没有一个人发言。这时应该有老师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但我并没有及时指出,没有给学生一个很好的建议,也就没有很好的让学生理解“再好的文章也有不足之处”这句话。
二、缺少“自我修改”一个环节
“评”是为了更有效地“改”,在共同评改“问题作文”后,如果能让学生把在这篇文章中学到的修改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那么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会得到更大的提高。但是我却忽视了这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