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的时候,孩子几乎是粘在我身边,辅导功课自然成了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也算是我努力弥补平日里对女儿的亏欠吧。女儿很喜欢读书,常常捧着一本书看得入迷,不忍释手。我从前一直认为这是个优点,读书自然是好的,从书本里我们能够了解更广阔的世界,也能体验更多自己不曾真实体验的生活,更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攀登更高的山峰。
这个暑假女儿在读了一些文章之后开始写读后感,我才突然明白,读,固然重要,然而,更重要的在于之后的那个“感”,或许这才是孩子应该具备的能力。
现在的孩子比起我们小时候拥有了更多的物质资源,有更多获取信息的渠道,每次我去给孩子买书的时候,面对琳琅满目的各种图书都不知道如何选择。现在想想,这是好事吗?有人做过实验证明,当一个人的选择过多的时候,往往倾向于不做选择。更何况对于读书来说,我们要的究竟应该是数量还是深度呢?当一个孩子拥有十本书的时候,他还会很珍惜吗?还会用心去揣摩书中的细节吗?还会去问一个又一个的为什么吗?
我常常对女儿说:“看别人的,永远都是别人的。看,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你要学会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也许这样的话对于十岁的女儿来说难以理解,但是我还是很期望她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即使这些看法是幼稚的,重要的是她用自己的脑子思考了。可是这似乎恰恰是如今的孩子所缺乏的能力。
可能是我太心急了,毕竟孩子才十岁。希望有一天,她能用自己的智慧,用自己的眼光看这个复杂的世界,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到那一天,她才真的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