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高度的专注力是一个人高情商的具体表现之一。
然而,作为一个初中的班主任,我又真切地感受到,学生课堂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同时这一因素也困扰着我们的教育者,困扰着我们的家长朋友。同时,更让那些有心学而因长期以来养成的不良习惯形成了学习过程不够专注的学生感到无所适从,甚至因信心力不足而失落、彷徨!
如何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呢?如何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更专注,以达到更高效呢?我一直苦苦思索。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了如下作法,列举一二,以飨众人。
其一,首先是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如何保证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精力集中地高效学习,是必须思考的,而且正如课前精心备课一样的重要,因为,这也是打造自己的优质课堂的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没有学生的求知所得,即使你老师讲的再精彩,也是一节失败的课堂。
在我的课堂上,我有一个小小的要求,课本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平放在课桌上,而应该以自己的左手为支撑,让课本侧立在课桌上。尤其是要求全体诵读课文时,更是要严格要求,左手拿课本,右手拿笔,以保证在阅读或诵读的过程,心有所思,并可以及时圈点批注,在此过程中培养孩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意识和习惯。
看起来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动作或细节的变化。但是却大有裨益,对孩子课堂精力集中方面的修正与提高效果奇佳。一般性的课堂上,课本都往往平躺在孩子面前的课桌上,而此时孩子或低头,或侧身,或抬头看黑板,等等。老师在台上看去,坐姿不一,状态各异,但又似无差别,其实正是这样的状态,便会引发一些孩子的惰性思想,精力的分散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生。
而通过小小的要求变化后的课堂。无论是站在讲台上的老师,还是站在窗外的人,一眼望过教室,孩子们的整个精神面貌却是大不一起的,因为左手的书,右手的笔,同学们的身板都是直的,而这一小小的动作却促使他们集中精力,并能抑制内心的惰性,从而保证了课堂听讲的高效。
其二、作为一个班主任,要学会利用课前十分钟,加强对学生的专注力的培养。我经常通过一些有益、有趣地活动对学生的注意力进行有意识地训练。
我曾在央视的《开心辞典》栏目中看到过这样一道题。主持人小丫给答题选手出了这样一道题,先是让选手看一段视频,视频中出现了的排汽车,短暂的视频之后,小丫给出了这样的题目:请问刚才的画面中白颜色的车有几辆?
我在自己的错愕中却有了与顿悟。于是每周不定时地我利用课前十分钟的时间,面向全班同学开展了这样的答题训练,当然是竞赛性质的。最初是给一段文字,如关于母亲河黄河的一些知识,或珠穆朗玛峰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再短时间内阅读之后,迅速变换画面,并删除相关的信息,让同学们进行补充。同学们积极性很高,但因为事先并不知道后面竟然是如此问题,大多数同学是走马观花的浏览一遍文字。没有学生能够完整地答出来,也只有极少数同学答出一两个空。
如此进行几次。孩子们明显地在面对这些文字时,提高了自己的专注力,并学会从阅读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重点地进行了强化记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对于孩子提高课堂效率更是锦上添花的事情。
一段时间以后,我又开始变换题面,从文字到图形,从图形到声音,从声音到影像。题目越来越刁钻,但同学们的兴趣却越来越浓。从答题效果反馈来看,学生的注意力的有效指数显著增加,并且在这样的训练过程中,孩子们捕捉信息质量的指数明显增加。
其三,对于我们学校来讲,也为培养和加强孩子的专注力营造了很好的氛围,构建了一个很好地外部环境。我们学校每天的下午的二节课后,是两节完整的自习,这两节自习是学生绝对独立自主地作业时间,学校规定,这两节自习不受任何任课老师的打扰,任课老师不准在这两节自习课进班。但学校派出专门的自习值班老师,对学生自己状态进行严格检查,自习课上要求每个学生做到“五不准”,即“不扭头”“不说话”“不借东西”“不下位”。
同时,每一门功课的作业又都是限时的,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在这样的规则之下,学生的专注力会大大提高,久而久之,从心理上形成了一种习惯思维,当高效与专注成为一种习惯时,注意力的问题就不再成为孩子学习中的问题了!
我们的学生,作为未成年的孩子,身心正在成长与发展,外界的干扰与诱惑使他们的注意力不集中很正常,我们不应该归结为一种成长错误,但却又绝不能忽视,作为师长的我们,只有在潜移默化中适时地对孩子进行引导和加强训练。而不是通过一味地说教甚至是呵斥来解决问题。以上的方法只是笔者的愚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许对某些孩子来说不一定实用,但至少可以提供一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