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和叮咛不等于唠叨
今天下午放学后,儿子去了他的朋友家做作业。所以我只能等他晚上回来再检查他的作业了。
八点钟儿子回来了。
当我接过他书包的那一刹那,我就想问他两个问题:一个是作业做完了没有,另一个是做完检查了没有?可是我却忍住了,怕他听了心里不接受,一见面就问这样的问题,好像我心里只有他的作业而没有他似的。为了能让他从情感上接受,我还是先问了几个无关紧要的问题,比如在朋友家吃的什么饭啊?吃的多不多啊?做完作业玩的开不开心啊?总结一下自己在别人家的表现好不好啊?儿子一一回答了,而且显露出很高兴很满足的口气。看样子,这个晚上在别人家是快活的。
进了家门,我给他倒了一杯水,小歇了一会儿之后,我觉得时机应该成熟了。就小心弈弈地、像是忽然间才想起来这件事儿似的问他:“噢,对了儿子,作业做完了没有?”他一听,很自豪地扬起头说:“当然做完了,这还用问啊?”言语间透露出的是一种得意,这种得意是要让我明白这样一种意思:我自己在没有妈妈的提醒和指导下,也能做完自己的作业。
“那你检查了吗?”我第二个问题也就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地问出来了。
儿子这时楞了一下,赶紧低下了头,显出一副不好意思的样子,刚才的那种理直气壮和自豪一下子消失殆尽了,声音小的生怕让我听见:“忘了!”
紧接着,儿子又问了:“妈妈,你怎么总是不忘记‘唠叨’我检查啊?”看样子对这事儿儿子有点儿小郁闷啊。即使是尝到了检查带来的好处,可是要想天天都做到,也实在是不容易啊。鉴于我每天在他做完作业都要提醒检查的基础上,儿子居然用“唠叨”来形容我了。
“对不起,妈妈认为我这不是唠叨,而是提醒,是叮咛!”我真的这么认为。
我想了想。又对儿子说:
“这样吧,儿子,我们查一下词典,看看‘唠叨’是什么意思,‘提醒’和‘叮咛’是什么意思。咱们弄清楚了,你再决定用什么词来形容我天天让你检查作业这件事儿,好不好?”我只能以退为进了,我们总要相信字典吧,总要相信书吧?!
提醒:从旁指点,促使注意。例:我要是忘了,请你提醒我。
叮咛:反复地嘱咐。例:他娘千叮咛万嘱咐,叫他一路上多加小心。
唠叨:说起来没完没了;絮叨。唠叨半天。闲聊或漫无目的地说个不停,啰嗦。
“下面咱们商量一下怎么下结论吧。下面我们采用《一休》里的老办法,‘提问’和‘回答’的方法。从妈妈开始。”
“提问!”
儿子笑着:“回答!”
‘唠叨’是没完没了的说,唠叨半天的意思。我每天让你检查作业是用一句话说完的,还是用半天说完的?是只用一两遍或是一两句话提醒你还是没完没了的一直不停地唠叨你?”
“是…是…”儿子结结巴巴地说着是…,想了想:“只提醒一两遍,没有没完没了的说。”
“提问!”
“回答!”
“我用第一种方法问你:‘帅帅,做完作业马上检查一遍啊!’还是第二种方法:‘帅帅,做完作业要检查,做完作业要检查,检查才能不出错,检查才能得满分,不检查不是好习惯,只有学会检查才是好习惯,你们老师不是也要求检查了吗,你一定要检查啊,别人都会检查了,你为什么不检查?…………’”我还没说完,儿子就笑起来,“请回答,我是那种方法提醒你检查作业的?”
儿子不停地笑:“回答!你是第一种方法!”
“这不就有结论了吗?!第二种方法才是唠叨!我是适时的提醒!明白了吧?!”
“明白了,明白了。”儿子一个劲儿地笑。
“那还在这儿笑什么,再提醒一遍:检查作业去!”我佯装一本正经。
儿子听了,抓起作业跑到书桌前去了。
我也得意洋洋地开始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