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务工的大潮卷走了百分之八十的学生家长,我每天都能接到一两个学生家长的长途电话,略问孩子的情况外就会补充一句“老师,能让孩子接个电话吗?我想和他说两句话”。每每这时,只要我在学校就会一路小跑的冲向教室,把这盛满了温情的电话递到孩子的手中。因为我明白这是他们亲子交流的唯一途径。可是,不凑巧的是有很多家长下了班才打电话,下班回家的我在这时会抱歉的补充一句“真是不好意思,我在家,孩子在学校,你下午再打过来吧。”“哦!好吧老师,我再抽时间打吧。”为了给孩子更多的和父母沟通的机会,我一直在想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法,怎么样才能把温情传递到底。
学校规定是不允许学生带手机的。一天,班里的小铃铛急匆匆的跑到我的办公室告状来了:
“老师,老师,班里新转来的某某同学带着手机呢,下课还玩游戏。”
“哦,是吗?”我惊叹道。
“怎么办老师?我把他叫来吧!”他天真得意的冲我看着,炫耀着自己的功劳,想看到违反班规的下场。
“等等!先不用惊动她,让我想想。”我若有所思的答道。“你先回去吧,谢谢你提供的线索。”
这个带手机的同学是新学期刚转校的留守学生,父母常年不在家和爷爷奶奶生活,处理这件事情我要很小心。
下午预备铃响后我小心翼翼的把她叫到办公室。
“最近学习怎么样?还习惯吗?”
“嗯,挺好的老师。”
“父母在那里打工呢?多长时间回来一次?”
“在北京,一年才来一次。”
“是吗?那平时怎么和父母联系呀。”
“我爸妈给我买了部手机,下班后经常给我打打电话。”
“真是不好意思,你刚来老师忘记告诉你了咱们学校有规定,学生是不允许带手机的。”
“啊!老师那怎么可以呀?这可是我和父母的唯一联系方式。”说着委屈的想掉眼泪。看到她的难过我又不忍心了。我们沉默了一会儿,我突然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手机让她带着,把她的电话告诉所有留守学生的家长,下班了想和孩子聊天而老师又不在孩子身边的时候就打这个号码。
“其实,咱们班里有很多像你这样的孩子,没有太多机会和父母交流,你要是愿意的话能不能把你的幸福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怎么分享老师?”
“把你的电话让所有的留守家长知道,手机你带着,你做咱班的温情联络员怎么样?让所有想孩子的父母都能通过你的电话传递温情,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哦!电话费我给你交。”
“嗯嗯,我愿意老师。”
当我们把这个创意给全班同学说的时候,同学们欢呼起来。
“同学们,以后这部电话就是我们的“温情电话”,所有的留守同学每周可以通过它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打一个电话,所有的话费我来出,希望你们能通过温情电话来体会深沉的父爱母爱,在学习之余也关心一下你们的父母,其实他们很辛苦。”
……
我看到每个孩子的脸上写满了憧憬幸福和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