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过程性评价——好
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对学生自身的数学学习活动进行设计,实施和评价,能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通过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实施数学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浓厚的兴趣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促使他们顽强拼搏、努力学习,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当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时,也就形成了数学学习的内动力,这是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过程的基础。因此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前提。小学生年龄小,有着注意力时间短、持久性差的特点,往往影响到课堂学习效果。如果在学生即将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我们教师根据学习内容,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创设新奇的学习情境,就能激起学生积极探究新知的心理和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年、月、日”这一内容时,实验教师运用多媒体显示出色彩鲜艳的太阳、月亮、地球三颗星球运行的规律,即地球绕太阳转一周是一年,月亮绕地球转一周是一月,地球绕地轴自转一周是一日。形象的动画把学生带进了奇妙的宇宙,感知了年、月、日的来历,同时学生对年、月、日的其它知识也产生了疑问。可见用多媒体演示诱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浓厚兴趣,迫切要求掌握新知的欲望也油然而生。
二、加快了学生的理解进程,增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而内容的呈现应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信息技术可实现对小学生数学教学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它们管理的信息不仅是文字,而且还包括图形、图象、声音、视频等媒体信息。多媒体以及网络技术,给学生的多种感官刺激和直观教学提供了可能,可有效改善学习方式,加快学生的理解进程,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课本只提供了三幅例图:枫叶、蜻蜓和天平。如果只依靠课本,感性材料的数量是绝对不够的,容易引起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片面理解。且课本中的“天平“并不是学生生活中所常见的天平,缺乏时代感,难以与学生已有的经验产生联系。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从网上寻找资料,则很容易解决了上述问题。教师在互联网上下载了近百张图片,其中有非对称图形、对称图形;在对称图形中有轴对称图形,也有中心对称图形。图片范围有航空、植物、人体、动物、建筑物等等,都是学生日常生活或电视节目中常见的。教师把下载的图片按范围制成若干网页,学生可自由浏览、搜索、比较、分析。他们根据学习目标先观察杂乱无章的图片,再使用软件中的仿真搜索引擎输入关键字“对称图形”,观察电脑从诸多图形中搜索出来的对称图形。他们原本已有的“对称图形”的模糊认识与图片中的对称图形产生联系,发现自己原以为对称图形都是上下相等或左右相等,原来还有一些是旋转后相等的。在了解“对称图形”后,同样用输入关键字的方法,集中对大量轴对称图形的观察和分析,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的关系,从而准确地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三、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成绩的提高。
21世纪的人才应当是创造型的人才。培养创造能力不仅是新世纪现代科学提出的新要求,更是教育本身应有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素质的提高不仅在于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在于获取知识过程中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数学素质其核心就是数学思维能力,它对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认识世界,表达思想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就是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这个过渡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而是要经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整到比较完善,由量变到质变的长期发展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同样是评价学习活动的主体。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有意创设学习环境,学生轻松愉悦的开展数学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实施评价要坚持“三结合”的原则,即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相结合、能力评价与情感评价相结合。同学们为了能够正确评价别人,就必须学会认真倾听,从而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而正确评价别人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况且学生以其独特的眼光,创新的思维给他人作出评判时,正是自己对知识点作出的另一种更全面的认识。由于同学间平等的地位,使得评价的结果较易被评议者接受。实验教师在教学应用题时:多媒体出示:运输化肥的大卡车。接着出示一线段图:
?吨
运走了1440吨
占运输总量的2/3
并依次出示:运走了1440吨,占运输总量的。这时教师让学生根据看到的一步步课件演示,提出不同的问题,并以四人小组为一组讨论解决。学生很快讨论出了不同的问题。生1:共运多少吨化肥?生2:还有多少吨化肥没运?对生2提出的问题,小组之间很快讨论出了四种不同的解法。(1)1440÷ 2/3-1440;(2)1440÷2/3×(1-2/3);(3)1440÷〔2/3 ÷(1-2/3)〕;(4)1440×1/2。此时,教师要求学生对这四种方法进行判断、比较。师:谁来对这4种方法做合理的评价?生1:解法(1)和解法(2)都是先求出运输总量,再求出没有运的吨数,都属于常规思路。生2:先求出已经运输的份数占没有运输的份数,再求出没有运的吨数,方法是正确的。生3:解法(4)想法新颖、独特,富有创造性。生4:我觉得咱班学生很善于动脑子、想办法。师:同学们,你们评价的真是太精彩啦!向你们表示祝贺!学生在正确评价别人的同时真正提高了自己。计算教学中的“一题多法”,应用题教学中的“一题多变”等,在师生评价学习过程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求异创新的思维习惯,同时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培养了师生的信息素养和教师的科研能力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信息技术的使用,各种信息的获取、鉴别,创造性的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技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正确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有利于小学生对新知识的获取,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有效地开展过程性评价活动。如,教学《线段、射线、直线》时,我们可以先在屏幕上显示一组图形,让学生辨认直线和线段,然后,将线段向右边似光线射出一样地匀速延伸形成射线,使学生通过观察悟出射线是怎么形成的。通过多媒体课件动态图象演示,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示出来,使学生较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如果让学生对这一学习过程作自我评价的话,他们会感到学的有趣,记忆牢固。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高,同时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和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过程性评价,不但在教学实践中建立了和谐互动、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创建了师生平等、教学民主的氛围,学生养成了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使教师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激励者和合作者,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而且做到了以评促学,以达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教学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