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一年级作文 >

阅读“进行时”——阳光、空气和水(二)作文

2017-02-13 
(一)我的音乐,我的阳光(点击地址看上篇)http://blog.xxt.net.cn/showSingleArticle.action?artId=358741&t

 

(一)我的音乐,我的阳光(点击地址看上篇)  

http://blog.xxt.net.cn/showSingleArticle.action?artId=358741&tempid=0.8899356081510377

 

 

 

阅读“进行时”

 

——阳光、空气和水(二)

 

     可能是因为生于70年代中期的原因吧,曾经体会过“穷苦”的滋味,所以特别珍惜如今生活的甜美,随时喜欢为自己的生活增添快乐的元素,慢慢地,更加热爱生活了,更会享受生活了。而音乐、书籍和校信通也犹如我生命里的阳光、空气和水,给了我生命的支持和力量......

 

    音乐,似阳光,带给我温暖和光明,而书和博客,如空气和水——让我自由呼吸,给我足够的营养。

 

阅读“过去进行时”——摘抄

 

    书,是我的好伙伴,开通博客之前,我读的书很杂,读书笔记也只是限于“摘抄”。读书的时候有个习惯,喜欢随时摘抄能引起共鸣的文字,因为读书没有固定的处所,“摘抄”也没有确定的记录本,每一本工作安排或会议记录之后都有些零星的痕迹,翻开以前的工作日志,几乎前半部都是工作,而后半本毫无疑问都是喜欢的句子。

 

    爱读书的人几乎都爱买书,买来的好书也爱与人分享,分享的后果就是频频丢书,丢得我心疼!唉,转念一想,将书拿去的那个人只要翻开我的书,总会看到我的名字和购书日期,在看到我的书时最起码会想到我吧!每到这时,总是很庆幸自己作了“笔记”(稍稍有点阿Q的精神),我喜欢的已经留在了自己身边,挺好!

 

   《大染坊》丢了,但这些文字提醒自己读它的瞬间——“无虑无求无忌,有花有风有棋”,“人淡似菊菊不落,室小如船船永行”,“多言术穷,不如守中”,“琴心剑胆”,“中国文化最精妙的地方,一个字足以概括,退......”

 

     那些读完的丢了还不太难过,最伤心的莫过于正读的书籍丢失,就象那本《战国策》,象那本记录曾国藩与湘军的书,但读着曾经记下的文字,心里多少有了些安慰——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安抚百姓,筹运粮饷,使将士无后顾之忧,我不如萧何;指挥千军万马,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之杰,我善于使用他们,这是我所以能取天下的原因。(刘邦:服人之心,得人之力,尽人之才)”

 

  “左列钟铭右谤书,人生随处有乘除。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曾国藩)”

 

 

    就这样,读着,丢着,记着......我读杂志,《读者》、《商界》一直爱着;我读报纸,《南方周末》逢周四必须要买;我读《白鹿原》、《活着》、《走出华为》;我读余秋雨、读于丹、读易中天;我读《诗经》、《论语》......一本书、一支笔、一个本,伴我走过了春夏秋冬的闲暇,直到有一天,我开始执著地读起了所有身边和教育有关的书籍,那,是因为我从此走进校信通,走进了博客空间——

 

阅读“现在进行时”——转变

 

      初入校信通,满面“书香”,我也慌忙加入其中,将其他的书籍暂放一边,从1月19日起,“校信通”就成了我的指南针,我在读别人的书香博客的时候,也找到了自己阅读的又一切入点。博客里真实记录的别家的书香生活,为我所用;场景再现般的阅读方式,为我所用;“校信通阅读”的推荐书目,时时关注;各种培养读书的好习惯,慢慢引用......

 

      今天(4月19日),正好是开博的第三个月,其间学到的新方法逐渐改变了我已往的阅读习惯——

 

1.由“单人领悟”向“共读”转变;

      休假的时候,我喜欢一个人静静地捧起一本书,以自己的方式欣赏着文字的魅力,随着慢慢习惯了和孩子在一起的日子,我“安静”的读书日也变得更加频繁和热闹。刚开始,不得不像完成硬性任务一样,和孩子一起读着认为“幼稚”的童书,心里琢磨着,别的父母有这份耐心,我也有!(没有咱就慢慢练呗,呵呵)没曾想,连读了三本获国际大奖的儿童小说之后,我给孩子买书、读书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孩子每天不听点儿什么好象也睡不着觉了,就像昨晚,“戴小桥”的故事在女儿的要求下连读三篇,唉,不光孩子喜欢,我也喜欢上了那可爱的主人公,那就继续“共读”吧!

 

 

2.由“默不做声”向“情感朗读”转变

    在博客里看到了越来越多的人在为孩子大声朗读经典,我也深受感染,在为孩子“读”的过程中,并添加了感情的色彩。就这样,我用不同的腔调读着书中的喜怒哀乐,孩子也跟着或喜或悲。现在,孩子也在逐步领会“有感情朗读”的含义,哪怕是读一篇日记,也变得越来越有“感情”了!

 

 

3.由“笔记摘抄”向“读后体会”转变

     毕业多年,早已没了写“读后感”的渴望,当自己在博客里看到一篇篇读后感,我的灵感好象随之而来,翻开《好孩子的成功来自妈妈1%的改变》,同时也专门准备了一个笔记本,写上了“育儿手记”,于是,我的笔记里除了有用的“摘抄”外,多了几句自己的“感受”——边读,边记,边感悟。这段时间,当女儿再为日记“头疼”时,就让她试着写写前一晚的“读后感”,然后女儿或“改编”、或“感受”,起码又多了一项新的日记题材!

 

 

4.由“一读一听”向“全家参与”转变

     随着阅读书目的逐渐增多,孩子也渐渐喜欢上了阅读,尤其在受了“周末读书会”(校信通博客-我们仨-石榴树下)的影响下,孩子也喜欢给爸爸妈妈读书了,就连一向以“普通话不标准”逃避读书的丈夫也积极参与进来......“妈妈,今晚我要朗读的题目是老师布置的作业,要预习的课文,我一定会很有感情的把它读完。”又是一个星期六,孩子早早地安排好了晚上8:30的“工作”,同时也在提醒父母,今晚有“节目”,抓紧准备!

 

 

5.由“多题材”向“教育主题”倾斜

     从孩子踏入一年级门槛的那一刻起,我的心变得日渐沉重,回想起来,当初真有些不知所措,每次开家长会,我郑重其事,就象我们召开中层会议一样准备笔记本,随时记录,生怕漏掉什么似的。因为没有“服务”过小学生,所以就特别希望知道别人的教子良方,那就看书吧。于是,“新书上家”——《好孩子的成功来自妈妈1%的改变》、《我们班的阅读日志》、《打造孩子阅读环境》、《家长会》,而刚刚又收到了两位“慧老师”特别赠送的《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还有即将收到的、在当当订的关于潜能开发的一本书......

 

阅读“将来进行时”(下周)——快乐

 

 

      当越来越多的人重视阅读,当阅读人群逐步“幼小化”,当阅读的方式、方法多彩多样,当更多的家长因为“亲子共读”全力投入,而阅读的兴趣和快乐却不容忽视。

 

      在与孩子共读了一部分绘本和“国际获奖”小说《帅狗杜明尼克》之后(《幸福来临时》和《五毛钱的愿望》也是同时买的获奖书目,稍后再读),她已经对正义、无畏、理想和生活有了自己的看法。让孩子在阅读中思考了许多之后,为了让阅读的兴趣继续“燃烧”,下周起,我们的阅读更倾向于“快乐”。

 

    读《窗边的小豆豆》、《戴小桥和他的哥儿们》(这两本书也是“校信通”送的奖品),从而打开孩子五颜六色的想象,让她在快乐中憧憬自己的未来,让她在有趣的故事中掌握更多的词汇,而这两本书也因为讲了孩子们身边的故事,女儿每晚也是在“主角”的幽默中甜蜜入睡;

 

    将要收到的图书是“动手科学类”的和“快乐学习类”的(当当购买),选择书目时不仅参照了“慧老师”的推荐,还着重选了“动手实验”等操作性较强的图书,《自己动手小机灵.街道与安全》《可怕的科学》《瞬间领会的科学常识:发明发现·人体秘密·生活科学希望这些书能让孩子在享受动手、动脑的快乐后有所收获;而马小跳玩数学》和《马小跳作文:小学生日记新体验》,也是为了让孩子能在真实的生活中感悟学习的快乐而特选的,数学和日记是女儿目前的弱项,真的希望通过书中更多精彩的范例,让孩子从此爱上数学,爱上日记,让她觉得这两种“作业”乐趣无穷。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走进校信通,在这里,我的读书主题也跟着众家长、众老师发生了变化。今天,星期六,阴、雨,虽没有阳光,但有了我的“空气”我的“水”,我过得依然安然自得......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