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在越来越多的“4+1”或“6+1”家庭中,父辈、祖辈对孩子的溺爱越来越显著。吃饭挑食不说,还有的家长追着喂;上学路上爷爷(奶奶)替孩子背书包的比比皆是,更有甚者学生上学享受专车待遇。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其成长不仅仅是身体和智力方面的,人格和人品在社会上的作用更大,我们要想让孩子能成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就必须教会他独立,让他学会承担责任。
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个刚学走路的孩子不慎摔打了,本来很正常的事情,可很多妈妈会跑过去抱起孩子,一边哄孩子,一边使劲地用脚跺地“地真坏,地真坏,磕疼了我家宝宝。”无形之中传授给孩子的是“摔倒并不是孩子本身的责任。”久而久之,孩子从家长的言语中学会了推卸责任,抱怨他人。同样的事情,美国的家长会装作“没看见”,不去干预,孩子会跌倒了爬起来,不依赖父母,学会独立;日本的家长会批评指责,孩子在学会承担责任的同时查找原因。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犯错是难免的,关键是我们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和处理问题的原则,聪慧的家长会把错误当成一种资源,引导孩子透过事情本身寻求补救的方法,让孩子在学会如何解决此类问题同时学会承担责任。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要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开始,我们不妨从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开始。让孩子打扫房间、收拾桌椅、洗自己的衣服,与父母一起进行家庭大扫除,在每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善始善终的好习惯。也可以让孩子犯错后自己承担后果,儿子上学期末考试前发现历史书丢了,为了不影响孩子考试我先后给两三位同事打电话借书,让儿子连夜做笔记,没想到儿子这学期期中考试后又发现历史书丢了,我联想到上次事件并没有引起他的注意。我佯装生气不管不问,儿子看我动真格的了,自己跑到邻居家借来了历史书,从此儿子把书本看得更紧了。在很多时候要让孩子参与到家庭生活中来,增强孩子的责任心(检查水电气阀门、门窗的关闭情况);在家庭大事上也可征求孩子的意见,让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让孩子感到自己受重视的同时提高了责任感。
“授之以渔”强于“授之以鱼”,让孩子在过程中享受生活的乐趣。美国素有“领导人教父”之称的丹尼斯·韦特利博士曾说过“父母最需给予孩子的不是金钱而是教会他们如何正确地生活、负责任地工作。”因为给孩子再多的物质财富,多年以后他们未必能记得,反倒会滋生其“坐享其成”的人生观念,而责任意识和责任感将有助于孩子成长为一个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组织、社会尽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