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一年级作文 >

一则寓言的启示作文

2017-01-16 
一则寓言的启示今天看到一则寓言,觉得特别好,于是就把它抄下来贴在我们的小窝里,分享给大家看。寓言是这样的

 

 

      一则寓言的启示

 

    今天看到一则寓言,觉得特别好,于是就把它抄下来贴在我们的小窝里,分享给大家看。寓言是这样的:

 

    螃蟹、猫头鹰和蝙蝠去上恶习补习班。数年过后,它们都顺利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不过,螃蟹仍横行,猫头鹰仍白天睡觉晚上活动,蝙蝠仍倒悬。

 

在我的身边,有各种各样性格的妈妈。性格不同的她们有一个共同点,她们嘴里心里眼里都是孩子。平时闲聊,话题也多半是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对孩子现在学习状态的不满,以及对孩子的期待造成的焦虑往往溢于言表。讲起大道理里来,都知道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欣赏孩子。但是,真正从生活中一点一滴中去做到,从实际行动中去做到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欣赏孩子的,真的很难!

 

举个最常见的事例,很多妈妈的育儿观念中,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对于十一岁的孩子,做饭、洗碗、擦桌子、收拾自己的小书桌、洗小衣服、拖地、倒垃圾等这些家庭事务完全有能力胜任。可是,又有几个妈妈让孩子去做呢。当孩子卷起袖管要去刷碗的时候,妈妈马上走上前,阻止了孩子的行为:“不用你刷,你只要把学习学好就行了。”于是,孩子劳动的权利被剥夺了。你说,妈妈不知道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吗?知道。可是为什么还要阻止孩子去刷碗呢?因为意识到和做到是两个不同的境界。还有的妈妈教育孩子要孝,要有礼貌。这是一个孩子最基本的品行。可是在实际生活中,一家人聚餐时,菜刚上,老人还未落座,孩子已经伸着筷子去夹菜吃了,边吃还边扒拉着盘子里的菜。妈妈嘴里呵斥着孩子,但是神情却是笑意盈盈地望着自己的儿子。察言观色的孩子能分不清什么是批评什么是袒护吗?妈妈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是一个彬彬有礼的人吗?可是在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上,又有几次是引导教育孩子,做到礼貌做到孝道呢?可见,知道和做到是两回事呀!

 

 

 

 

 

      一则寓言的启示作文

 

 

 

 

 

十一假期间,平时关系要好的几个家庭相约聚餐。席间,孩子们在一起漫言畅谈,大人呢,闲聊着。其间,一位大一的孩子正在高谈阔论,神采飞扬的向伙伴宣布自己的大学生活规划:一是要修个双学位。二是要准备考雅思,想到某国去留学。青春的豪言壮语激荡在我的耳边,让我也不禁心神飞扬。多美好的前景呀!学业收获满满,还可以迈出国门去增长见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可是,想到这个孩子平时的所作所为,我不禁有些担心。从小学到大学,其间他有许多凌云壮志,但似乎都无疾而终。印象最深的是前几个月在一起吃饭,这位妈妈讲起孩子的大一生活,自豪地说,孩子的寝室同学都非常羡慕自己的儿子,戏言别人的妈都是后妈,只有儿子的妈是亲妈。为啥这样讲,因为自己的儿子所需的生活用品,什么衣帽鞋袜,水杯牙刷,饼干薯片等,连餐巾纸都要妈妈在本地买好打包快递过去。孩子的脏衣服在学校打包邮回家,让妈妈洗。你想,不是亲妈能付出这么多吗?看到这位妈妈一边眉飞色舞的讲述,一边非常自豪地享受着儿子室友的盛赞与美誉,我心里是多么的难过。一位十八岁的青年,大学生活恰恰是与社会接轨,有自己的思想与抱负的大好时光。一个在思想上傲慢自负,自认为自己出类拔萃,实际上在生活上还没有“断乳”,连最基本的自立自强的能力都不具备的青年,我无法想像到他如何耐得住修双学位的辛苦与寂寞,如何在走出国门后,自己照顾好自己的生活与学习。远大的抱负与实际生活的鲜明对比,真是一个极大的讽刺。

 

如果这位有着目标的青年不从小处做起,不从洗衣服、打饭、收拾自己的床铺做起,他即使飞出国门,生活状态也是凌乱不堪。因为他没有独自生活的能力。如果他不从一道题去算,一行字去看,去读,他无法沉下心来坐在教室里去埋下头来吸取知识,攻克一个个难关,他永远也无法在学业上收获满满。难道这位妈妈不知道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吗?知道。可是她在行动上是这样做的吗?不是。结果导致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那就是让自己的儿子永远也离不开自己。因为自己是孩子的保姆,是洗衣机,离开了自己,儿子就没法“快乐”的生活。而儿子呢,晓不晓得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呢?晓得。可是为什么还要把脏衣服邮回去给妈妈呢?因为自己懒。反正有人洗,而且还是自己的亲妈。可见,知道和做到是两回事呀!

 

 

 

 

 

      一则寓言的启示作文

 

 

 

 

 

 

我周围有许多人玩微信。每当看到一篇好的文章和观点时,都会及时转发。前一段,妞爸也迷上了微信,每天晚上临睡前总要翻翻看看别人发的好文章。有时,我都快睡着了,他兴奋地把我推醒,说,别睡了别睡了,我给你念一篇好文章,你听听写得多好呀!然后激动地把他认为好的有意义的观点分享给我。起初,我也是非常认真地听。确实很不错,然后我又合上眼准备入睡。刚进入迷糊的状态,又被他推醒了。让我再听听一篇文章,一脸的赞赏,认为写得非常棒,似乎不听就枉为人在世间了。于是,再支起脑袋,强打着精神听完,确实很精彩。如此三番五次,本来睡眠质量就差的我,弄得每晚睡意全无。后来,我也反思这个现象。好的文章必然有好的观点,也许是醒世恒言,也许是美文欣赏,也许是阳春白雪,也许是尖刻批世……总之,必然有一点打动了你,触动了你,点燃了你,否则你不会这样心驰荡漾。

 

可是,这些好的观点,包括发文的小编,对文中的境界,有几个能做到的呢?我们也知道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可真到了评职称、竞选的时候,你真的能做到退一步、让三分还心平气和吗?修为到了吗?多看别人的优点,少看别人的缺点,你在生活中是这样做的吗?对自己的邻居、父母、妻子、儿女,你是这样的包容与欣赏吗?多用美的眼睛看世界,你真的用美的眼光看周围了吗?你走在大街上,无缘无故被一辆电动车撞倒了,你真的做到对他人无心的伤害宽容了吗?往事如风,顺其自然,你真的放下了那一段旧事,以一个全新的姿态去面对生活,真的顺其自然,了无牵挂,淡泊宁静了吗……难啊,难!别人的观点触动了你,启发了你。对你来说,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最重要的是实践,是行动。从妞爸与我分享好文章之后,我会时不时地提醒他,你知道了固然好,但是你做到了吗?于是乎,我把我的微信个性签名改成了这样一句话:再赞的观点若仅乘兴欣赏,如微风轻拂湖面,浅浅而过,贵在知行合一。

 

 

 

   

       一则寓言的启示作文

 

 

 

 

 

 

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难题,心里也会下意识地去攻克难关,用一股子狠劲儿与钻劲儿去研究它,弄懂它,以秋风扫落叶般的势头毫不留情地去解决它。可是,真正遇到难题的时候,不会了,不想去面对它。于是,在心里找个理由绕过去它。这个难题就永远地留在了那里。昨晚孩子背一首诗,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孩子从九点半开始背,头几遍还念得兴致勃勃。可是越念越拗口,有时还会因为发音接近,舌头拧在一起直打架,根本读不顺畅。于是乎,牢骚满腹,说什么诗呀,这么绕,根本读不顺。起初的大声变成了应付的拖音,再读,音里就加着一些烦躁与排斥。在这样的心态下,越读越卡,越读越讨厌。反复如此,这篇诗读到十点也没很顺畅地读下来。她自己还一肚子的烦火。签字吧,到了我这里是不会背,她自己又不想让我签不会背。于是,心里怨着这首诗,还怨着我的无情与苛刻,愈发念得嗑嗑吧吧,越念越背不进去了。你想,在这样的心态下,能背下来吗?问她知道遇到困难怎么办呢?人家回答得很爽快,克服它。可是真正要去克服目前的这个困难,不仅是“克服它”这三个字念出来这么简单。首先,你要耐下心来坐在椅子上。其次,你要一句一句地通读这首诗,也许是十遍,二十遍,甚至是五十遍,不厌其烦地去读,沉下心来去读。如果没能摒弃掉自己的烦心杂念,这两点根本做不到。做到了这两点,还不行,还要在诵读中理解诗意,读熟了,读顺了,读通了,功到自然成,当然也就会背了。

 

孩子愈读愈牢骚,索性不背了。问她知道面对困难,要有意志力去面对不?知道。可是意志力可不是嘴巴说说就来了。意志力必须是你抛弃掉自己的惰性,抛弃掉自己的埋怨,抛弃掉自己的牢骚,沉下心来,能够静静地坐在书桌前,面对着这首诗,能够深入下去读。如若坐不下来,不能静下心来去读,那这首诗永远也不会背。

 

从这个简单的事例来看,只是一首80字的拗口诗,如若你要顺畅地背下来,真的要下一番真功夫呀!孩子所知道的面对困难努力克服,做到沉下心、静下心,不发牢骚,不埋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真正运用到背的过程中,相当不易。反反复复,这首诗,最终孩子在经历了排斥、埋怨、挫败、放弃、沉下心面对、认真诵读、反复朗读直至牢记一系列过程后,才在十一点多背会。如果让我说是什么让孩子背会了这首诗,是她自己。是来自她自己的力量让她完成了这个任务。这个力量是她排除了自己的惰、怯、燥、烦,才做到的。有一句话是,认真听讲的孩子偶尔成绩好,认真自学的孩子永远成绩好。为什么?因为前者是知识站在行动前面,而后者是行动站在知识前面。就是因为昨晚孩子有了行动,从每个字每句诗做起,把排斥的心态转化为冷静的心态,最终才一点一点啃完了这个硬骨头,拿下了这首诗。

 

 

 

 

        一则寓言的启示作文

 

 

 

 

 

寓言中螃蟹、猫头鹰和蝙蝠都顺利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不过,螃蟹仍横行,猫头鹰仍白天睡觉晚上活动,蝙蝠仍倒悬。它的寓意是:行动比知识重要。不管你有什么目标,什么理想,什么抱负,如果没有身体力行,那知识就永远只是知识,没有实践,没有从小处做起,你永远也无法到达你预定的那个终点。一个成功者的特质之一,就是知道了一个好的观点,不是只知道,贮存在自己的脑海中,嘴巴里念念,闲时说说,脑子里过过。重要的是在自己的生命中去执行,去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与学习中去。否则,我们就像寓言中所说的那样,螃蟹仍横行,猫头鹰仍白天睡觉晚上活动,蝙蝠仍倒悬!

 

 

 

 

      一则寓言的启示作文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