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斯宾塞”——《斯宾塞的快乐教育》阅读全过程作文
不一样的“斯宾塞”——《斯宾塞的快乐教育》阅读全过程一个飘着零星雨滴的午后,打量着从“顽石”手中接过的这本书,
不一样的“斯宾塞”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阅读全过程 一个飘着零星雨滴的午后,打量着从“顽石”手中接过的这本书,客套话说着,笑脸露着,但看似“快乐”的我无法从书的外表看出丝毫的“快乐”——那凝重的黑红搭配,让我的眼睛“快乐”不起来;那书的“厚度”和“字数”,让我的心情也“快乐”不起来。我不知自己会怎样去读它,是否能坚持读完......
1.不一样的阅读顺序 夜已深,静静地拿起这本说不上精美的图书,看完封面和封底的简介或者说是内容提要后,我不相信这本书有这番“奇效”,倒是封底那打了“着重符号”的10个“原来”让我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狐疑地翻开了这本书,习惯性地先仔细读了一遍目录,但并未像往常读书那样先从第一篇开始,而是直接翻到了“第三章:快乐家庭的教具”。哎呀,这五种方法真是太独特了,尤其那“12张纸牌”更是两代人心灵之间的直接对话,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些方法,我的心被牢牢抓住......夜更深,我静静地用心聆听“斯宾塞”家的欢声笑语。夜也深,我,很快乐,这是自己没有想到的、纯属意外的快乐......
2.不一样的读书笔记 第二天晚上,我郑重其事地再次请出“斯宾塞先生”,经过一天的“回味”,我开始喜欢这本书了,因为我从读过的文字里感受到了一种不一样的“味道”。晚9:30,我提笔写下了一行字:每天读2-3章,10天读完(没想到这本书会让我用去更多的时间去领会和感悟,预计的10天在今日看来肯定无法读完,一本好书值得读者认真思考,并能学以致用)。 那天,依然很静,听着沙沙的雨声,我除了记下一个个鲜明的观点以外,还特别标明了文字的页码,这是不同于以往的,因为我相信自己会回过头重新“温习”这些内容,或者饶有兴趣地为朋友讲起它们,通过这些页码可以让自己准确找到第一次阅读的感动之处(或者是能借用的方法)。 而关于这个笔记更加有异于以往的是给它的做较为详细的“分类”——“好方法”和“好观点”,这样将会使自己的思路更加清晰。“好观点”是根据阅读进程按照笔记本的前后顺序依次写来,而“好方法”则统一写在本次读书笔记的“专用页面”上(初次设置嘉宾席,足足三大张空白纸,足以记下书中所有的“教育良方”)。这样分类后,再加上提前标注的页码,就可以像查字典一样快速找到自己想要参考的文字。
3.不一样的与人分享 “独乐乐”不如“与人同乐”,我历来喜欢与人分享“书之趣”。但这本书,它跟自己看过的“育子”书不太一样,它给了我更加专业、更加详细的操作过程。既然是“亿万中国家长改变家庭和孩子的教材”,那么,肯定有很多朋友早已读过此书,或者还有部分朋友想读此书,读过的共同分享一下感受,没读过的最起码可以了解这些好方法。 于是,将“斯宾塞”的“教育良方”制成“讨论话题”,放到了 我的“博客圈”里,没曾想这种分享的方式还能引起些“共鸣”!尽管参与讨论的远远没有点击查看的客人多,但我相信只要看过这些方法的人都会有所启发。目前帖出的4个方法,总点击量仅有220余次,但这个分享的范围已远远超过了自己单凭嘴说的“口碑”分享,我,很快乐! 4.不一样的“引用”和“执行” 书读至此,4月20日心得体会:“教育无贫富贵贱之分,要的是足够的信心和耐心。 ”4月22日,读过“发现孩子的潜能和特长”之后,写下了这样的文字:“‘倾听’孩子的图画——通过接触‘新教育’,我比较认可‘读写绘’,把孩子放飞到理想的天空,让她自由地画出心中的想法吧!当孩子拿出一幅我认为‘没有一点儿形’的图画,并且告诉我画中一个个‘主角’的故事时,我仿佛明白了许多。孩子的心智随着画笔慢慢长大,她在用画笔描绘希望,只是作为家长的我无法看懂罢了。今后,面对孩子的‘画作’,除了‘观赏’还要学会‘倾听’。” 现在,我和孩子已经开始了“斯宾塞”纸牌的“交心游戏”,我们很快乐;在看到孩子画的第一张“家---校地图”后,我学会了“倾听”地图里的声音,我们很快乐;在将“词汇风铃”改为“偏旁部首帖”之后,我们又增添了“聊偏旁”的对话,我们很快乐! 这种“引用和执行”是不一样的,因为,这个过程是充满快乐的! 今天,是读它的第10天,我没有在预计的时间内读完它,目前仅是读至157页而已,速度很慢。一本意义非凡的好书又怎能读太快呢?需细细体会个中滋味 ...... 读“斯宾塞”,我们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