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儿子聊“志愿”填报
随着高考成绩的揭晓,填报志愿又成了焦点话题。有人说考试结束,孩子的任务已基本完成,填报志愿关乎孩子孩子一生,自然由家长来帮助定夺。
为孩子填报志愿就像我们当初做家长一样,也是无证上岗,摸着石头过河。高学历家长还好说,从没进过大学校门或文化水平较低的家长思路不清、知识匮乏,对志愿真的是俩眼一抹黑。填报志愿既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又要顾虑日后的就业,家长此时最最顾虑的是想“分尽其用”,无论是考400分还是600分都想让孩子填报所在档次内的最好专业和学校。同事小琴的女儿在东北参加高考,分数线超过一本录取线30分,小琴在为女儿填报志愿时可谓煞费苦心,既想尊重女儿的性格取向和兴趣爱好,又想选择一个适合女儿成长的区域环境,横向了解、纵向比较,填报志愿慎之又慎。前几年都认为环保、计算机、经济、管理比较吃香,这两年与城建、烟草、高铁相关的专业成走俏势头,作为石油工人,油气开采已到后期,很多家长在填报志愿时撇开了与石油相关的专业……也有的家长为了孩子日后的就业,无奈地选择了师范类院校。
听的多了,自己也慢慢了解了一些,加之小妹的一再叮嘱,餐桌上我们的聊天话题自然而然就归结到“志愿”选择上。“昊旻,小姨让我从明年开始关注志愿填报方面的问题,早跟进、早了解,后年不打无准备之仗。”
“嗯,我也觉得小姨说的有道理,你看现在很多家长都不知道怎么帮孩子,干着急使不上劲。”
“你喜欢哪些专业?填报志愿时优先考虑啥?”
“当然是考试分数了,如果没有理想的分数,什么专业、学院、地域都是纸上谈兵,关键看你的分数在哪个挡、哪个段,分数越高,选择的余地越大。”
“还坚持航空学院(儿子初三时参观了北大、清华和北航,回来后对北航情有独钟,加之北航是孩子爷爷的母校,好一阵子儿子都说自己把目标定在北航)?”
“那都是小时候的想法。现在说什么都没有根据,等明年这时差不多就有个选择的依据了,现在说什么都还早,只有努力是实实在在的……”
“如果放下成绩不谈,让你选择呢?”
“那我首先选择地域,北上广不知有多少人竞争呢。”
“你真能为了喜欢的地域而放弃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将专业放在第二位?”
“切,这些大城市有那么多的院校,还怕没有你喜欢的专业?!”
“北京就不考虑了吧,云集世界人口,竞争最为激烈。”
“天子脚下,当然是众盼所归,如果有实力,有谁愿意放弃呢?”
“我倒觉得天津这个城市不错,工业发达,利于就业……”
“从这两年看,我们身边不少同事将孩子送至江西、内蒙、宁夏、四川、天津等地参加高考,在分数上也有不少优势呢。”每每聊及别人家孩子参加异地考试,我都觉得愧对于孩子。
“这个你们就别考虑了,有拼爹的,有拼娘的,不也有拼自己的吗?无论怎么努力,我相信还是像我这样的学生多。一中今年的升学率就很不错呀,重点本科上线率达37.74%,普通本科上线率高达94.2%,这说明只要你努力,在一中照样能考出好成绩。清华、北大当然好,难不成异地考试就一定被录取吗?再说了,一中培养了我七年,我还想用自己的努力感恩学校、回报老师呢……你们大可不必为此而自责。”
“不聊了,不聊了,现在说这些只是扯闲篇,我不参加高考,聊什么都不管用,只有到了那份上,聊天的话题针对性才更强……”儿子看我面露难色,知趣地打断了话题,走进卧室午休,剩下我纠结着、畅想着,憧憬着后年的美好。
从身边不少孩子就业难看出:专业不对口是造成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学生在校接受的教育大多是课本知识,学生为了学习而学习,老师为了考试而教学,我们的学校缺失了职业教育,更有甚者对一些技校、职专不屑一顾,认为只有学习不好的孩子才上那种学校。其实不然,新闻、媒体中报道高技能工人的事例举不胜举,蓝领不但收入颇丰,在社会上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俗话说“英雄不问出处”,社会越来越需要复合型人才,需要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只要你掌握了真正的技术,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否则,再高的文凭也只能把你装扮成绣花枕头,最终社会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