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空间,留下期待,留下创造
一直以来,我上课时如果提出一个问题,学生语句啰嗦,颠三倒四,或无人搭理我,我就很纳闷儿,认为自己越来越不会上课了。
今天看书时,苏霍姆林斯基的的一句话让我回味无穷,受益匪浅。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寂静,学生集中思索,要珍惜这样的时刻。”
我反反复复琢磨着这句话,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教师只顾自己侃侃而谈,就算把课文分析的淋漓尽致,学生们毫不费劲就能听懂,没有自己的思考空间,这好吗?或者我们常在一些公开课上见到做课老师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向外抛,学生们一个接着一个站起来回答,一团和气,有条不紊,滴水不漏,其乐融融,这真好吗?我思考着,答案是否定的。
在我教学《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时,“读到老人和海鸥亲昵地说话”这一部分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老人会和海鸥说些什么话呢?
教室里鸦雀无声。
等待,再等待,过了大约三分钟,学生孙舒博站起来深情地说:“独脚,你别急,慢慢吃哦,别噎着啦!”我带头把掌声送给了他。在他的启发下,学生打开了话匣子, “公主,好吃吗?
好吃就多吃点哦。”
……
一句句一关切的话语,多像父母对子女的叮咛,为学习后文做了铺垫。
好的课堂不必教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不必是学生踊跃举手,完美答题,应该给孩子们一些时间和空间,来等待孩子的体验和成长,所以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要留下适当空间,让学生思考和遐想。
没有空间,就没有遐想与深思,没有遐想和深思,何来个性和创新?我建议我们教师在课堂上留下空间和时间,,留下空间和时间,就是留下了期待,留下了余韵,留下了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