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新闻
原来,从不看新闻,觉得既枯燥又遥远!
教上政治课后,逼迫自己看新闻,仍然收效甚微!
钓鱼岛事件是我爱上新闻的开端,因为这危及到了国家的领土与主权,涉及到了中华民族的利益与尊严!我特别关注这一事件的进展,一是想了解一下这场事件中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如台湾当局的意图动向、美国的角色、日本的活动,其他各国对此所持的态度等;二是正好给学生提供材料来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维护国家安全与民族利益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基于这些,几乎每到新闻时间,我都要收看。虽然主要是关注钓鱼岛事件,但是不自觉的就会收看到其他新闻。那些原来一点也不感兴趣的新闻内容,现在让我了解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重大事件,拓宽了自己的视野,讲课中不自觉的就会引用上一部分内容,例如:讲到“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时,我先给学生介绍了钓鱼岛事件,这一事件中,美国是日本幕后的撑腰者。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美国称霸世界的原因,日本战后迅速崛起的原因?很显然都与其科技与教育的发达分不开,所以我国要发展生产力,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就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通过这样的导入,学生很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大增!
讲到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分配过程中既不能平均分配,又要防止收入悬殊过大”。我随口举出:温家宝总理在今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后接见中外记者时,曾回答记者提出的关于“贫富差距问题日益突出”的问题,温家宝总理提出:要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提高最低工资水平;要调节收入分配,限制高收入者的收入,特别是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企业高管人员的收入,增加中等收入的比重等。这些举措都是为了缓解收入分配差距的问题。
在讲课中涉及到“打造中原经济区”的意义时,有一条是河南是产粮大省,可以维护国家的粮食安全。有学生不太理解,我引用了前些天刚刚看过的一则新闻:由于多个地区遭受旱灾,俄罗斯政府秋季将可能通过决议限制粮食出口。俄罗斯是世界主要的粮食供应商之一,如果这一决议通过,国际粮食将面临短缺涨价的可能。这时学生就理解了“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意思。
一则则新闻的引用,不仅提高了课堂的效率,而且帮助学生了解了许多时政事件。让我觉得:新闻不再遥远,可以随手拈来。这种感觉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