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阅读属于浪漫期
每次读书,速度并不是太慢。但是看书的时候只是知道作者说了些什么,有的观点也很信服,甚至可以借鉴使用,就是不会举一反三,也就是说,没有内化、转化。所以如果让自己写一篇读书笔记或者感受什么的,就有些失语。看到别人读一篇文章,常常有很多联系与感想,就很羡慕。
看过了魏智渊老师的关于“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的三个阶段,即浪漫—精确—综合的过程。更加坚信自己还处于最低级的阶段——浪漫期。
三个阶段究竟什么意思呢?简单地说,浪漫阶段是对事物(知识)的整体的直觉的把握阶段(感受信息),精确期是掌握精确的知识细节进而领悟原理阶段(掌握知识),综合期是摆脱知识细节而积极运用原理阶段(形成智慧)。
浪漫期阅读,如春风化雨,深处戏中,身在局中,越是痴迷,就越入境;精确期阅读,如庖丁解牛,目无全牛,出入自如,时而举一反三,时而举三反一,能左右逢源就是正道。综合期阅读,一饮一啄,莫非亲切,读海德格尔不觉玄深,读民间传说不觉其浅俗。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属于浪漫期的阅读。原来在读《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一书时,我曾经看到过此话,但是并不理解。如今我明白了:这不就是说读者只是浅显的了解了文中所言内容,而没有真正掌握其中心要领么?更别提综合期的运用知识了!
魏老师说:一般来说,三十岁之前,一个人应该完成自己的浪漫期。而在二十岁之后,从大学专业开始,一个人也应该开始了自己的精确期——选择以何为理想或一生职业。
想一想自己都四十多岁了,却还没有完成自己阅读的浪漫期,为什么?因为以前从不读书,不读专业的书籍,所以知识很贫瘠,理解力达不到!怎么办呢?如今,我是蜗牛南瓜班的成员,在读书的道路上,就如一只蜗牛一样慢慢爬行吧!至少这样,我还不至于遗憾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