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美丽源于爱
——读《美丽的教育》有感
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虽然我没有流泪,可是我的心已经承认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师生之情,师生之爱……
《美丽的教育》这本书处处洋溢着爱的书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 一打开却怎么也合不上了,它给我带来的是心灵的震撼。。
《美丽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师生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我能从《美丽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
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一种对于生活的爱.
孙蒲远老师,融43年的心血与智慧于一炉,谱写着栩栩如生的儿童生活,展现着爱的力量。这是一部生动形象的学生心理学和教育学,也是新的教育诗篇。
孙老师说,作为一个教师,如果做到学生每天都盼望着能够上你的课,那就是一个教师最大的幸福。加入学生不愿或者企图逃避上自己的课,那就是一个教师最大的悲哀和耻辱,也是自己最大的失败。这个观点我很认同,而且给了我太多的反思与思考。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必须非常熟悉自己所教授的内容,并且能够设计出符合孩子心理特点的的教学过程,运用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再配合现代的教育技术,满足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知识的需求,使课堂变成学生探讨知识的乐园。这还要求教师有融洽的师生关系与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能够在探索知识的同时,也享受到被人尊重的快乐!
我们做老师的静下心来想想,设身处地的为学生想想,我们的学生每天一节课一节课的上,如果每节课的课堂都是那么枯燥无味,那么对学生来说该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每天该受多大的精神折磨。如果我们老师能够为孩子创在一个求知的乐园,让孩子感觉教室是最快乐、最美丽的地方,那该是多么美丽的事情呀。
记得还是去年的时候,周三的课是中午第一节,接下来的课是历史,历史老师是我们学校的周校长。我从来不拖堂,铃声一响,下课。以往学生或者跑出教室,或者三五成群聊着什么。可是只要是周三的课,学生听到我的下课号令后,都会兴高采烈地在教室里喊着:“下一节是历史”、“哎呀,终于该上历史课了”、“快快快,做好准备”……话语中是兴奋、是盼望已久的期待。我一直都在想,为什么周校长的历史课这么“深入人心?为什么学生那么盼望着上历史课?难道周校长有什么魔法?于是我试着走进周校长,走进周校长的课堂,终于明白学生为什么喜欢上历史课了。在历史课堂上,学生可以“胡思乱想”、可以“胡说八道”、可以“胡作非为”。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创新达到了最大发挥。历史课堂成了学生最开心的时光,这样,学生能不喜欢吗?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把你教的学科看做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少年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做到这一点,是你应该引以为荣的事。”我就在想,我们教师每每抱怨,学生不知道学习;学生在课堂上打瞌睡时;学生在课堂上做小动作时;学生作业不完成时,我们都会把一切过错全部归结为学生,那么我们反思自己的过错了吗?学生的心理需求,我们知道吗?我们的教学方法不恰当,学生不感兴趣,学生凭什么就得爱听你枯燥的课呢?孙老师给了我们答案。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们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要把我们的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学习——这并不是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中移到学生的头脑里,而首先是教师跟儿童之间的活生生的相互关系。”这就是说好的师生关系胜过一切口干舌焦的说教。孙老师的课间休息时间总是和孩子们一起玩耍。读完孙老师的《美丽的教育》,我心中涌动着一种崇高的敬意。这是一个终生为孩子的发展贡献自己的老师。孙老师从内心深处理解孩子,呵护孩子的成长。
不管是孙老师给特殊学生特殊的爱,还是用爱心对待生理机能有障碍的孩子;不管是孙老师尊重学生的人格,还是尊重学生的情感;不管孙老师是特别注意倾听孩子的诉说,还是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不管……太多的太多的事例,都是孙老师对学生无私的大爱,那份爱发自孙老师真实的内心,那份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教育。
所以我要说,教育的美丽来源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