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的魅力
说到《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我喜欢说这是一本有魅力的书,因为它不同于所见到的中国教育家的经典著作。中国教育家的著作体现的是一种含蓄、内敛和智慧,每当读完之后总会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而在《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中我始终感受到的是热忱、创意和自由。这种热忱不是含蓄的,而是直抒胸臆,雷夫老师对于学生的爱是还不掩盖的,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他把自己尽可能多的时间给了学生。而这本书让数不清的家长与老师震撼的更多的是他的教育的创意,以及对这种创意的坚守,由于这种创意他的孩子们和雷夫老师自己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魅力之一:教室就是温暖的家
世界上没有什么地方比家更让人感觉到温暖,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外表看起来并没有什么与众不同,怎么说呢?据说还曾是一间漏雨的教室。在这里,没有恐惧,没有一些不合逻辑的规章制度,最重要的是有雷夫老师这位可以信任的榜样,于是这里便充满了温暖。雷夫老师所讲的这些在我们的孩子身上照样存在,这是作为班级管理者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我们无法回避。对于这些问题,通过阅读可以知道雷夫老师是理性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化身,更应该是理性精神的传播者。面对纷繁复杂的问题作为老师的我们,能够做的其实就是条分理析,找到事情的症结所在,因为教师任何的主观臆断和武断伤害的是一个学生的心灵。教师内应该是和谐的,信任的,互相尊重的,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道授业解惑者,更应该是学生的人生的引领者和起航者。因此,教室是孩子与教师成长共同的家,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学生来到学校就像是回到了家一样。
魅力之二:走在寻找第六阶段的路上
直到现在我们自己是否能够做到第六阶段这都是一个问题,不得不说我们大家都走在寻找第六阶段的路上或者在为第六阶段而奋斗。但是我觉得这六个阶段无论怎么说都是春风化雨的教育良方,因为在第一阶段中所要做的就是我不想惹麻烦,接下来是我想获得奖赏,然后就是我想取悦某人。这三个规则的动机本身就是十分的善良而且更加符合孩子们的天性。东西方人也许是思维习惯上的不同,东方人教育的起始点就是讲礼貌,要学会“你好、对不起、没关系、谢谢”等等礼貌用语,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告诉了他们怎么做就是好孩子,会得到大家的喜欢。可是事实证明这是不妥的,首先社会并没有这种风气,孩子们除了口头上学到了这些,在此后的若干年内并没有去真正的实践。而且我觉得这些要求确实很高,学会这些礼貌用语并进行适当的应用,我觉得并不适合于所有的孩子。现在更多的是非好即坏的思维模式,让绝大多数的孩子生活的十分被动。我喜欢雷夫老师这前三个阶段,因为没有什么比符合孩子的天性更好的教育了。后面是规则意识、体贴他人和按照自己的规则终生奉行不悖。孔子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和雷夫老师所讲的一个人处理好自己的事情之后才去学会规则、体贴他人这些是一样的道理。而第六阶段更像是孔子的仁的境界,颜回也只有三月不违仁,因此我们要和孩子一起走在寻找第六阶段的路上。
魅力之三:阅读、写作、算数与考试都是一种能力
很久以前就传说美国的孩子怎么幸福是不要考试的,现在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知道美国的孩子也需要考试,而且据我所知要考取常春藤盟校还要去的相当高的分数。其实阅读、算数和写作,包括考试在内都是一种能力的培养,我们的老师更多的注重点放在了知识上,而雷夫老师的行为恰恰告诉我么这些不是简单地知识积累就可以完成的,能力不完全是知识的量变。有一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非常宝贵。例如大人的指导、文学作品的选择等等,现在刮起了国学风,孩子们一个劲儿的开始了之乎者也的诵读。这些没有经过改良的国学原著在经历了无数个世纪之后,如果在没有恰当的方式带给学生的可能不是享受,而是摧残。毕竟这里的农村优秀的内行教师还是不多。教师要做的工作很多,因为那些整日为生计打工的家长很难在学生的学业上有所作为,无论是算数还是写作,完全可以使用更多的形式,例如有趣的数学读物,精彩的读书心得,在一次次的活动中融入到学生们的心里,成为他们的内在的能力。考试是可以经过培训和指导的,没有什么没有其内在的规律性,雷夫老师我想做的不比我们中国老师差。
魅力之四:历史、自然、科学和与之共生的人文素养
这些科目在中国其重要性只会体现在文件中,因为像我们这样偏僻的农村师资力量的限制,这些只是课程表的点缀,而那些发下来的教材就变成了学生们最好的课外书。这是一种悲哀,一种深层次的悲哀,我们无法用语言来描述,这种错位的背后会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古代没有上过学堂的孩子都可能知道三国水浒,经典情节可以讲的头头是道,秦桧是奸臣,岳飞是忠臣等等。因为这些戏文里都有,现在的孩子倒是书读的不少,可是都小学快毕业了,连桃园三结义都没有听说过。同时,自然科学科目的确实让多数农村孩子的动手能力很差,他们缺乏对于科学和自然最基本的热爱和探索能力。没有这些就靠我们课本上的那些语文、数学就像建立起孩子的人文素养,难度实在是太大。雷夫老师是了不起的,在这方面我要学习他了不起的智慧和那种执着的精神,因为我们的教育总是不可能等到条件成熟的时候才去做的,在我们的道路上我们也要自己思考。
魅力之五:传统与流行的美妙结合演莎剧
这是全书闪烁着创意光辉耀眼光芒的最佳的位置,在此之前我不知道 同时也无法想象文艺复兴时期巨匠的作品如何在一间狭小的教室中展开。也许对于英语所代表的文化没有比莎士比亚更好的,然而如何能够将其演绎出来,还是让这些孩子们去做,就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了。好像让我们这些现代人去演绎明代汤显祖的剧作,我们瞬间就会无所适从。可是我们看到的是融合了现在音乐元素的伟大创意,这个教室里的所有孩子是那么热爱音乐和戏剧。同时我感觉他们的排练的强度和水准都很高,在这种结合之后是孩子们对于艺术的执着追求。因为这些内容我的内心受到深深地震撼,也许我做的还很不够,我的思路还没有放开,对于我来说,看到的传统与流行完美结合的莎剧,想到的却是东西方文化所带来的不同的趣味。现在,我更多的在想,在我的教室中让哪一部经典复活?如何复活而且受人欢迎。
没有什么比看到一本书因为新的收获带来的好心情更让人愉快的,因为雷夫老师用他的细腻而充满热情地笔触在这个春天深深地感染着我。书的封面上有很多人的推荐,这些真的不是什么溢美之词,因为他们的推荐使我们遇到一本极具真知灼见的书,我们是幸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