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五年级作文 >

在文学的天空呼吸作文

2016-11-24 
在文学的天空呼吸—— “突破、突围、凸显”文学座谈会学习心得上周五,和同事一起参加了灵宝市教育系统“突破、突
 

在文学的天空呼吸

     —— “突破、突围、凸显”文学座谈会学习心得

上周五,和同事一起参加了灵宝市教育系统“突破、突围、凸显”文学座谈会,认识了很多灵宝籍的文学爱好者,倾听了三门峡地区一些报刊主编和文学名人的交流,关闭已久的文学心门慢慢打开,心灵在文学的天地中徜徉、呼吸,感觉清新爽洁、沁人心脾。

这次座谈会由我市女诗人“黑女”主持,邀请了市教体局宣传科郑毅、灵一高马唯然和灵五高王安生老师,目的是通过他们的贴身创作体会,为业余创作的老师指引一条道路,使业余作者少走弯路,多进行思考。座谈围绕三个问题进行:

1、遇到一种景物,应该如何捕捉它背后的精神?

2、如何突破“小女人”散文,走向大散文?

3、怎样从生活中获取最大的写作资源?

4、怎样突破语言表达上的障碍?

三位老师针对不同文体,结合自己创作的经历各有侧重。郑毅老师擅长散文的创作,她结合作品刊发在《安阳日报》上的《窑洞》、《北方文学》上的《湮没的杨公堡》和《秦淮水骨》告诉我们,作家必须思考它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给人们的生存带来的东西,历史变迁对人类的生存智慧有什么影响,辩证地看待它的出现和消失;而“小女人”散文这一概念的提出,也让我觉得耳目一新,它是“作家对日常生活身边小事的一些具体描绘和细小感触的集合体。大多数作家写时,以自我为中心,语言文字有真情实感、悠美动人。”有作家批评:“这类散文对个人生活的纯粹关注过多,对社会、人生的必要思考相对减弱,存在价值大打折扣”。郑毅老师指出,好的散文应该具备三个特点:“情感的真实、智慧的思考、理性的担当”,一个散文作家,只有抛出历史的定论,从个人的角度、从人性和文化的角度,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感受真实的人性,才能突破小的格局,凸显大的气魄,而这些,必须依靠读书,尤其是读历史文化散文,不断行走、感受、思考才能完成精神的蜕变。你的语言才会充满理性,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达到一种返璞归真的效果。

马唯然老师是一个是诗歌爱好者,他结合发表在《三门峡文艺》上的《做一朵浪花》,谈到了创作的诗观问题,他认为诗歌写作必须要有一只伸向生命的手,它尽管是虚无的、飘渺的,但如果作家没有对生命的体悟,很难找到切入点去写,也无法获得最大的写作资源。诗歌的语言,不仅要赋予它词语的表意功能,还可能要取它的声音、颜色、重量、姿势等融入诗歌,这才是有诗意的语言。

五高的王安生老师喜欢写小小说。他结合现代社会人们价值的迷失、对真理的迷惑,文化走入浮躁与功利的事实,谈到告诉我们,每一个作者的创作,应该注重引导,而不在于批判——对心灵、对思想的批判。不论是创作哪种文体,作家的语言必须有生命,才能让文章鲜活起来,要做到这一点,语言必须“要真诚,不要哗众取宠;要饱满,不要干瘪空洞;要有情怀,不要自说自画。”要做到这些,一是要读书,二是到有人居住的地方看一看,深入进去,看一看在社会挤压之下生活的人们,感受生活的沉重、朴实和艰辛,感受他们最真实的生命状态。

从几位作家的交流可以看出,他们都把创作定位在了“关注生命、人性、读书、行走、思考”这几个词上,关注生命、人性,对每一个时代的作家来说都是挖掘不尽的宝库,而读书、行走、思考是一个作家创作的不竭源泉。作为初入创作之门的我,第一次在纯文学的天空下呼吸,汲取的不仅仅是文学的营养,还有对他们思想的震撼。他们的谈吐,的确体现了文人所拥有的不同风度,充满了智慧的力量。就像一瓶红酒,给人的感觉不仅是外表的典雅高贵,品尝起来更是醇厚悠长。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