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者的《文化自白书》中读到这样一段话:“我
然而,我很清楚,自己还没有这样的气味。阅读,思索,沉潜,开拓,生命的历练与坚守,只有这样做的人才配拥有满腹芳香之气啊!反观自己,日常工作的忙乱,不良习气的熏染,以及内心的浮躁与虚妄早已将真我逼出体内,“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在灵魂的雕塑上,我越来越趋于应付,趋于比划,趋于臆想。难道这就是我要追求的人生吗?难道这就是我要示范给学生看的光明磊落的人格吗?我不能不把这些问题带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带到心灵深处一遍遍去打磨,去思量。
其实,教语文的我平生最爱是书香。记得小时候,每当买来一本新书,总喜欢把脸伏在书页里用力去吮吸那纸张散发的香气,深深沉醉其中。及至略大一些,知道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更是不倦地阅读,奢望将天下好书酿成美梦伴我入眠。可是所谓的成熟引发出的志向的游移,再加上现实生活的推波助澜,终于,半推半就之间,我拥抱了原本唾弃的庸俗的价值观。教师的生活是清贫的,教师的事业是平凡的,清贫与平凡就可以作为沉溺于庸俗的理由吗?不!教师的责任与使命告诉我,作为灵魂的促进者,作为文化的传承者,自己必须懂得追求什么,舍弃什么,坚守什么,反对什么。这一点绝不能动摇!
是那种香气告诉了我,还有比物质快乐更珍贵的享受;是那种香气召唤着我,还有比肉体喜悦更灿烂的人生。它来自心灵深处,它来自对生命气息的景仰与建设。“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苟余情其信姱与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在教育人生的漫漫征途上,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跋涉者,我惟愿纯纯书香带给我持久而芬芳的力量,因为那香气里氤氲着一个永恒的青春。